第二九八章 非暴力不合作(第2/2頁)

只要多爾袞還在,楊慶就會一直和他保持友好的。

而四民大會的第二項議題,也就是這次大會最初的議題,就是科舉制度的改革,楊慶的科舉改革方案在第一場大會後就發給那些代表。他給代表們五天討論時間,五天後對科舉改革方案進行逐條表決,最終得出確定的方案。不過阻力不會太大,就連士子代表絕大多數都支持改革,也就是對一些細節有分歧,尤其是其他各科的舉人資格問題,主要是士子代表想增加些文字上的難度,而其他代表又想把文字上的門檻低一些。

這關系誰更容易中舉。

按照楊慶的方案,新的科舉將分文,農,工,商,醫五科,地方撤銷學政,改成考試院,分科選秀才和舉人,程序與過去相同。

但武舉取消。

事實上朝廷的武舉根本沒用,目前戰場上的名將,幾乎沒有一個是武舉考出來的,幹脆就取消,而是單獨設立陸軍和海軍學院,學員畢業授予低級軍官軍銜,然後扔到軍隊裏去鍛煉一步步往上爬,除了考試入學外也可以由各軍內部保送。

總之這與科舉無關了。

這是軍隊內部的,軍校校長由大都督兼職,實際負責的是校監。

目前來講士子代表爭取的,就是把雜科舉人的文學門檻,定得稍微高一些,畢竟雜科也得會寫文章,未來要做官的,文章都寫不好是肯定不行的。這樣那些窮秀才們的所學就有用武之地了,那些只是識字,但文學功底有限的,在這一點上肯定爭不過窮秀才們。

後者的數量並不少。

話說大明官民加起來可是兩千多書院啊!

這還不算教書先生的私塾。

更別說小說泛濫了。

不識字看個屁小說!

至少在城市裏面,識字的一點不稀罕,明朝可是有過類似強制入學的命令的,甚至有地方官為了博名聲,直接下令八歲以上必須上學,否則罰其父兄,那些上過學,但沒靠上秀才,然後流入各行各業的人,就是窮秀才們的主要競爭對手。

所以這個改革方案就需要費點時間來逐步解決了。

好在原則上都接受改革。

東林群賢還是忍,但令人意外的是那些士紳對廢奴令居然也沒有真正反抗的跡象,至少目前這道命令所傳到的地方是如此,咒罵楊慶禍國殃民的當然肯定不可避免,但為此做些什麽的卻不多。不過地方官員對於這道命令也僅僅是傳達一下,至於為推行廢奴令而做些什麽,這個同樣也是沒有的,那些官員閑得蛋疼了也不會給楊慶捧這種場,至少在短時間內看無論官紳,都準備以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來對抗。

當然,這在預料之中。

楊慶需要的是時間,需要的是廢奴令不斷宣傳,這個時代這樣的政令想要真正傳達下去,哪怕他的宣傳機器全力開動,也必須得很長時間。

目前只是南京周邊,和一些報紙影響的地方,能夠知道這個命令,這個範圍以外哪怕士紳也不知道。而這些知道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明軍或者民兵就近駐紮的,那些士紳在沒有真正強制性推行的情況下,還不至於就失去理智。總之對於廢奴令,楊慶需要的是不斷宣傳,讓那些奴婢統統都知道,至於強制性推行,那得等宣傳的差不多了以後。

這件事肯定不會善了。

現在只不過是剛剛開始而已。

士紳們也在等待時機,他們也不會傻到腦子一熱直接扯旗,他們得需要謀劃等待時機。

這個時機同樣也是朱慈烺。

楊慶又不是頭腦發熱,他抽瘋一樣突然發廢奴令的目的是他的那個迎駕國債,他是用廢奴令抽著那些士紳湊這筆巨款。要不然他就算發國債也很難籌集這麽多資金,用廢奴令抽一鞭子,逼著那些士紳為了和他鬥齊心協力把朱慈烺弄來。

然後……

士紳們因為廢奴令而造反,連家都被抄了,這國債還需要他以後繼續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