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四八章 獨裁者的崛起(第2/2頁)

棕櫚油的確不好。

可對於這個時代雲南的山民們來說有油就是好東西,脂肪含量高對他們來說是優點而不是弱點。

這時候大明主要植物油來源其實是油菜,尤其是江南淮南都是這種東西,它可以和水稻輪種,稻田收割前油菜就育苗,收割後移栽,甚至冬季七成稻田都是油菜,只有三成是更傳統的小麥,這一點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就有介紹。不過油菜種植占用冬小麥的種植,會減少糧食產量,這並不符合楊慶需要,所以他要全力推廣其他油料作物。

但豆油受榨油手段限制,其實不是這時候最好選擇。

與其榨油還不如做豆腐。

花生產量太低,而且沒有地膜之前實際上沒什麽卵用,最多像瓜子一樣當零食。

芝麻是最古老的油料作物,也是最適宜目前榨油技術的,但芝麻產量更低,不可能真正大眾化。

他其實就菜籽油和棕櫚油這兩個選擇,菜籽油占用小麥產量,棕櫚油卻沒有這個問題,棕櫚油的確吃多了不好,但這個時代的人需要在意什麽脂肪過高帶來的疾病嗎?這個時代的人最缺的東西就是脂肪,鯨肉肥油罐頭在民間廣受歡迎,現在就連原本視鯨為魚神當初為阻止捕鯨差點鬧民變的舟山漁民都視鯨為黃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是為老百姓增加脂肪,顧慮什麽棕櫚油的脂肪酸過高完全就是扯淡,楊慶未來準備在台南,海南島甚至以後的南洋殖民地,全部大量種油棕,然後用棕櫚油制皂制潤滑油甚至充當食用油運輸到大明。

用這種東西供應那些城市。

然後以此減少各地油菜種植改成小麥以增加糧食的產量。

這個時代談別的都是扯淡。

只要能讓老百姓吃飽,那就基本上立於不敗之地了。

至於如何引誘土人互相殘殺然後抓戰俘,賣給台灣開發公司當奴隸采硫磺,這個不需要楊慶操心,鄭芝龍的弟弟鄭芝豹負責台灣開發公司,他會把這種小事辦好的。而被楊慶派去的家奴和張嫣派去的太監,會從兩個體系監督他的工作,讓台灣真正變成楊家鄭家和太後的私人金庫。

現在這種金庫已經很多了。

比如南北二洋公司,南洋控制向東南亞的海上貿易,北洋控制朝鮮的貿易及朝鮮海域的捕鯨。

還有沈家替換鄭家的東洋公司。

這個以對倭國貿易為主,兼職向琉球的貿易,事實上也控制舟山漁場的捕鯨以及沿海一個個罐頭廠,實際上不只是沈家,還有像黃斌卿,張名振這些浙江沿海的實權將領在東洋公司也有大量股份。

而最大的金庫無疑是銀行。

帝國銀行事實上掌控了大明的金融業,畢竟它有獨家的發鈔權,它還有戶部及內庫資金的管理業務,就連江浙一帶官員發工資,現在都是領鈔票然後自己決定是否去帝國銀行遍布江浙的支行兌換。包括軍隊除了前線駐防的,其他也是以鈔票發,這些人不可能全部兌換,甚至連一半兌換的都沒有,只要和銀子一樣,那當然用鈔票更劃算,結果就是帝國銀行的金庫裏金銀越堆越多。

而這家銀行可不是國營,這是楊慶,懿安太後,再加上一大堆將領們合夥開的股份制銀行,楊慶是第一大股東,加上懿安太後的,他控制了一半股份。

這樣算大明經濟也在被他控制。

軍隊掌握在手,特務機構掌握在手,經濟掌握在手,輿論權基本上也算掌握了,甚至還是擁有幾百萬狂信徒的神仙……

南京可是有老百姓給他建廟了。

各地皇莊幾乎家家戶戶都供奉著他的長生牌位,他儼然是這些人的精神領袖,以這樣的控制力,一切試圖與他對抗的都無非螳臂當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