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一章 我可以拍著自己的黑心講……

南京。

“忠勇侯,您的奇思妙想真是不斷啊!”

宋應星站在一座磚塔前,看著塔頂一名忙碌的士兵,饒有興趣地說道。

那塔頂豎著好幾根柱子,柱子上有橫木,橫木上還有大量附屬的零碎東西,這些東西用一根根繩索連接著下面,那士兵正在操作那些繩索,使橫木和橫木上的那些東西不斷變換著位置……

旗語信號。

或者說托架式信號裝置。

也叫法國高塔。

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旗語,采取中轉站接力的方式,向遠方發送信息同時也接收信息,在十五裏外江北還有一座同樣的高塔,那裏一名士兵正在用望遠鏡看著這裏,然後旁邊另一名士兵在重復。未來這樣的高塔將繼續向北建設,一直建設到鄭州,還有一條支線將分向徐州,並從徐州分向沂州和東平,而且同時還將向東建設一條從南京到杭州的,向西建一條從南京到武昌的,向南建一條直達韶關前線的。

不要小看這種簡陋的裝置。

它可以讓拿破侖在巴黎當天就知道普魯士軍隊攻破一千多裏外慕尼黑的消息,緊接著下達命令組織起反擊重新奪回,這種簡陋的信息傳遞裝置使用了半個世紀,直到有線電報發明才把它淘汰。

當然,它也有很大的局限。

比如說雨霧天肯定不行,必須改為騎馬傳送到下一站,而晚上只能用燈光信號,所以也只能發一些簡單的信息,還有轉發站的士兵容易被收買故意發送錯誤內容……

基督山伯爵就那麽幹過。

他收買轉發站發假信息最後坑得仇人傾家蕩產。

但這並不能改變它的價值,它讓大明的信息傳遞獲得質的改變,建成後楊慶不需要再用三四天才能知道鄭州前線發生了什麽,他在當天就能知道。而浙東沿海發生了什麽,他甚至最快不用半個小時就知道,既然他暫時還沒有能力建有線電報網,那麽就用這個先湊合著吧!

而且不只是發送軍事情報。

實際上各地錦衣衛分支機構都可以使用它,發送任何需要發送的緊急情報,保密性非常高,因為這東西發的根本不是漢字,而是直接用字母發送內容,但不是英文單詞而是漢語拼音,這個世界上除了那些信號員不會有任何人破譯其內容。

另外還有一點。

依靠這種快速而且廉價的信息傳遞手段,楊慶就可以辦報紙了,他可以說掌握了唯一的新聞發布權,他可以在南京辦一份類似某報一樣的權威性報紙,通過這種發報機傳來的內容發布各地的新聞。除了他誰都不可能最短時間內知道這些事情,也就是說他的報紙發布的就是最信實無疑的消息,那麽這份報紙未來將變成所有人討論國事的依據。

而且還可以在其他城市辦,同樣通過這套系統傳遞內容。

這樣輿論權就到手了。

江南百姓的識字率還是很高的。

事實上歐洲各國原本歷史上在出現這種東西後,基本上能傳遞的東西都用它傳遞……

他們建了好幾千座。

整個歐洲遍地都是,甚至還有直到現代依然保存下來的。

“我的奇思妙想多了。

這算什麽,我還在研究如何用一根銅線,把千裏之外發生的事情瞬間傳過來呢!只是需要一些特殊東西暫時實現不了。

你們看。

技術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而你們那些聖賢書卻根本解決不了。

話說我就很好奇,你們儒家是如何走到今天這種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鄙視其他一切行業的?真以為聖賢書無所不能了?工匠能做的你們做不到,原本還有個君子六藝,現在儒生估計一千個裏面沒一個能拉開弓的,至於種地更是笑話,你們讀了那麽多詩書,哪一本教過你們治種子?

既然你們自己很多事情都比不上別人,那為何非要攔著不讓別人幹只有他們才能幹的事情呢?”

楊慶說道。

“呃,忠勇侯,我可沒反對您!”

宋應星略顯尷尬地說。

楊慶發牢騷是因為他提出的科舉改革遭到內閣文臣強烈抵制,甚至一致威脅他要敢科舉分科,這些文臣就帶著各地地方官總辭職。

很顯然他的險惡用心誰都清楚。

現在的科舉制,確保了文臣對官場的徹底控制,楊慶的確可以改革可以控制朝廷的權力,但他是在文臣還能捏著鼻子忍受的情況下,本質上新政順利推行,是文臣在外部壓力逼迫下默認甚至配合的結果。如果他繼續得寸進尺,文臣們忍無可忍會和各地官員聯合起來,把南京變成一座政令不出城門的孤城,他們很容易做到這一點,地方官員都和他們一夥,楊慶不可能把所有地方官抓進狼穴,那會使整個國家癱瘓。而科舉制延續就代表著以後這種格局延續,因為官員的選拔權終究在文臣手中,畢竟無論楊慶怎麽折騰,都改變不了官員得從士子們中間挑選這一點,他無論怎麽改都逃不出文官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