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三章 運籌帷幄

何洛會棄城而逃。

好歹他也是清軍將領中以頭腦出名的,當然很清楚東平沒戲了,這也就是還沒到晚上,等到晚上肯定有人偷偷開城門,他就五千人,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頂住外面數萬明軍進攻。

跑路是唯一選擇。

趁著夜晚他和劉余佑帶領部下打開城門向北而逃。

高得捷得到城裏百姓的報告時候已經晚了,他也沒有再追擊,隨即進入東平,留下薛去疾部駐守魯西,順便清洗那些漢奸,遷移這一帶百姓沿運河南下,東平,濟寧,兗州這些地方的百姓全都遷走。清洗那些士紳的財富正好拿來安撫他們,那些老百姓不會有太大情緒,這一帶完全是因運河而繁榮,但隨著南北之間的戰爭運河的衰落不可避免,而地形緣故導致這一帶始終籠罩在黃河的陰影。不說是清軍故意決黃河,就是戰爭期間顧不上黃河的維護,只要是在北岸決口這一帶也是一片汪洋,原本歷史上鹹豐年間銅瓦廂決口,幾乎把這一帶變成腐屍堆。

更何況接下來這一帶必然變成明清之間主要戰場。

而且這裏人口也沒多少。

崇禎十三,十四連續兩年山東大旱的主要災區就是這一帶,汶河,泗河全部幹涸,就連運河都幹了,老百姓餓死無數,再加上逃亡,戰亂,基本所剩無幾,估計此時需要遷移的也就幾十萬。現在正是秋收季節,收獲莊稼後用那些漕船一起南運,趁著這個冬天直接運往湖廣和淮南去墾荒種田,到明年春天基本上就可以完成安置,然後開始新一年的生產。

楊慶可是在福建收購了大量的地瓜就等著給他們了。

而淮西的玉米也開始種植。

今年他就能獲得第一批通過治種而獲得的種子,雖然產量不可能趕上地瓜,但在沒有水澆的旱田甚至原本根本無法種莊稼的山地,都能生長並得到超過投入的收獲。另外還有高粱也是非常適合這個時代的,雖然高粱很早就傳入,但直到韃清中期才在黃泛區成為主要作物,這些作物正好可以組織起來給這些新移民種植。楊慶就是要把皇莊作為新農業的示範推廣基地,條件好的地自然種水稻,條件差的種玉米高粱,最差的種地瓜,間雜土豆,南瓜之類,最終把淮河以南平原到山區所有能利用的土地全利用起來。

北方沒有別的辦法。

只能盡量減少人口使人均土地增加。

解決魯西戰場後,高得捷率領所部騎兵轉向歸德。

此時多鐸率領的清軍主力已經開始向河南進攻,明軍在河南實際上只有一個第一軍,另外還有袁宗第部順軍。即便如此兵力仍舊不足,要知道多鐸是帶著十萬大軍南下,其中包括兩萬蒙古騎兵,還有三萬剛剛組建的八旗神軍。

那些神軍可是很出名。

就連明軍都知道了他們在戰場上喜歡背著火藥包往人群裏沖……

“這個很好解決!”

楊慶很淡然地擺了擺手說。

“侯爺,咱們的車營可頂不住這個啊!”

黎玉田提醒他。

這種戰術的確對車營有著很大的威脅,連城門都扛不住,何況是單薄的偏廂車,基本上一個神戰士就能炸開車城……

當然,前提是他能靠近。

“用這個就可以了!”

楊慶頗為得意地拿著一支並不算長的鳥銃說道。

燧發槍。

在經過兩年努力後,錦衣衛軍械所的工匠們,終於給他制造出了合格的燧發槍,只是因為加工彈簧的程序復雜,導致了產量很低,至少給軍隊大量裝備還不行。關鍵就是沒有足夠優質的鐵礦石,哪怕是木炭冶煉然後反復捶打,再經過復雜的熱處理,仍舊很難保證彈簧質量,畢竟目前的冶煉手段,很多雜質是無法去除的。

真正大量裝備得等海南島的鐵礦石開發出來。

但可以少量裝備特種部隊。

比如說……

狙擊手。

這也是一支線膛槍。

楊慶從旁邊的桌子上拿起紙殼子彈裝上火藥,然後拿出一顆麻布包裹然後浸油的子彈,在周圍將領們好奇的目光中,豎起八棱鍛造槍管,把子彈放在槍口,拿著小木棰和通條一點點從槍口往下硬砸……

“這能打仗?”

黎玉田驚愕地說。

的確,這種拿木棰砸通條裝子彈的詭異裝彈方式還是很刺激眼球的。

“這只是給特殊兵種使用的,別看它裝彈費力,但無論射程還是精度都和鳥銃不是一個級別。”

楊慶說著舉起裝好子彈的槍。

緊接著他就扣動扳機。

距離他們至少六十丈外,一只正在吃草的山羊應聲倒下,然後楊慶豎起槍管,頗為得意地吹了吹依然在向外飄出的淡淡硝煙。

所有人倒吸一口冷氣。

楊慶緊接著把槍扔給身旁錦衣衛。

“帶著狙擊隊的兄弟,立刻去河南增援第一軍,你們的職責很簡單,搜索戰場上背火藥包的敵人,然後專門射殺他們,如果沒有這樣的敵人,那就射殺他們的將領,但主要是射殺那些背著火藥包的。另外各軍所有子彈和炮彈甚至箭和刀矛之類,統統都用豬油擦一遍或者泡一下,要大肆宣傳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