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七章 帶把的魏忠賢(第2/2頁)

“三弟,我們這裏該如何?”

曹友義問道。

此時他們在安慶。

黃得功的大軍已經西進,他率領著包括京營所屬的王之仁部一個軍兩萬人,提督操江下屬水師蕪湖總兵張名振部兩萬人,他自己下屬的馬得功和田雄兩個總兵四萬,另外再加上安慶的黎玉田手下一萬,實際上就是曹友義部下駐安慶的,總計九萬大軍護送代表崇禎親自向左良玉宣旨的楊慶前往武昌。

如有阻攔以謀反論,這支大軍可以就地剿滅。

如果左良玉不肯接旨,那同樣以謀反論,不過左良玉肯定不會接,崇禎派楊慶宣旨就是要他別接的……

楊爵爺宣旨那是要命的啊!

“你們,守好大別山各口,別讓金聲桓等部過來搗亂就行。”

楊慶說道。

對付這種造反的很簡單。

雷霆之勢直搗巢穴,至於其他方向保證其黨羽別造成破壞就行,左良玉部下各軍分布在從襄陽到九江的廣袤區域,玩大戰線進攻不但毫無意義反而增加風險,除了中路長江線上的進攻,其他線上防守就行。尤其是曹友義的防區和左良玉部只是隔著一座大別山,這些遼民剛剛安頓好,現在隨著春天到來也該轉入生產了,可別再遭到戰火破壞了。話說因為暫時楊慶無法給他們搞到太多的玉米種子,所以今年這些人除了傳統的水稻小麥之類作物外,同樣也得靠著地瓜來維持糧食供應,趕緊打完這一仗正好親自來指導他們進行育秧。

還有水泥的生產也不能斷,崇禎在見識了鐵筋水泥管的效果後已經決定開始……

當然不是修皇宮。

崇禎準備用這種東西修橋。

不得不說這個皇帝真得還是很關心百姓的,他要楊慶大量制造水泥然後以水泥和石頭,在各地展開一場修橋運動,把那些江南水鄉的簡陋木橋統統換成水泥石拱橋。

話說他的眼光也很獨到。

他一眼就看到了水泥這種東西在目前的大明最大的價值所在,和給他修皇宮相比,用這種產量稀少的東西修橋才能最大限度體現它的價值,這還幸虧鐵的產量有限,要不然他該連真正的鋼筋水泥橋梁都想到了。這一點上倒不愧是天啟的弟弟,還是有一定科學頭腦的,所以接下來水泥的生產還必須擴大,這些遼民的任務可是很重,而從事工業生產的前提,就是他們的農業必須能提供超出需要的糧食。

至於推廣到其他地方……

楊慶還沒那麽大方,話說這些可是他的產業。

他很清楚隨著一個個勢力被清除,朝廷財政一天天增加,崇禎的軍事實力一天天增強,他的好日子也一天天到頭了,他其實就是個帶把的魏忠賢,崇禎用著他當打手,用著他拉仇恨。但一切走上正軌後,他也基本上就該被踢到一邊以修復崇禎和士紳之間的感情裂痕了,皇帝終究還得是士紳的皇帝,指望一個皇帝長久和士紳對立是不可能的,他們之間的鬥爭歸鬥爭,但指望出一個皇帝領導人民翻身做主人是不可能的。

那完全是幻想。

翻身做主人了還要皇帝幹什麽?

他除非想為這個腐朽的封建時代為奴一百年,否則他和崇禎終究還是要走上對立的,但為奴一百年這種事情,他還沒那麽重的奴性,還不至於把跪伏在皇帝腳下做狗視為莫大的光榮。

他的心靈還沒扭曲到那種地步。

話說現在的他也很迷茫。

但無論他以後怎麽做,都必須先培植屬於自己的勢力。

“忠勇伯,該走了!”

遠處的黃得功喊道。

在黃得功身後的長江上,一支龐大的艦隊綿延看不到首尾。

楊慶和他結拜大哥道別後,轉身騎上馬直奔碼頭,很快和黃得功一起登上了他倆的帥艦,這支龐大的艦隊滿載著九萬大軍,沿著長江逆流而上直指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