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閹黨的崛起

楊慶的找證據,為崇禎的內庫一下子增添了十萬兩白銀。

話說這個撈錢速度還是可以的。

至於原毓宗,第二天就因為不堪錦衣衛的荼毒,在專門關押他的船上含恨而亡,他的徹夜慘叫娛樂了崇禎的心情,然後仇也報了,錢包也鼓了的崇禎心滿意足地繼續南下,前往他的帝國都城。而黎玉田被任命為臨時的代理天津巡撫,負責安置正從山海關源源不斷海運過來的那些遼東百姓和關寧軍,他們將在天津同樣登上南下的運河船,前往他們未來的家園。

原本韓贊周鄭芝龍等人押運來的軍糧轉給他們。

實際上還給了李自成五萬石。

原本史可法還有南京戶部尚書高弘圖是做連往返再加上交戰,十萬人至少也得三個月充足準備的,所以前後兩支迎駕軍共攜帶三十萬石軍糧。

這些連黃蜚所部也夠了。

但沒想到第一批迎駕軍剛到沒幾天就打完了,這樣正好調撥給了總計二十四萬遼民十萬石,這些糧食足夠支撐他們走到淮安,而崇禎也已經為他們找好了安置地。就是楊慶給他建議的廬州和安慶兩府,另外分汝寧府設立信陽府,畢竟淮河以北給了李自成,這樣汝寧府淮南部分只能單獨出來,二十四萬遼東內遷的百姓將在這三府屯田。以剛剛傷好歸隊的曹友義為廬州總兵,統領總計三萬五千關寧軍,而黎玉田則以巡撫廬信安三府職位駐安慶,原本歷史上的江北四鎮就這樣變成了五鎮。準確說應該是六鎮,劉良佐鳳陽總兵,劉澤清淮安總兵,高傑盱眙總兵,黃得功滁州總兵,實際上防區包括滁州和州和太平府,還有原本駐登州的黃蜚所部南遷駐軍揚州,很顯然他的忠心也得到了豐厚的回報。

這就是崇禎的整個江北防禦圈。

沿淮一線是劉良佐,劉澤清,高傑這些崇禎信不過的雜牌,鳳陽總督馬士英和監軍盧九德負責控制他們,這兩人都是有一定才能的,而且本身也一直與他們打交道。

信得過的守京畿。

揚州的黃蜚,滁州的黃得功,他們名義上是前三家後援,實際上是督戰隊防止他們逃跑。

上遊交關寧軍。

實際上崇禎也知道李自成短時間內不會南下的。

老李光北方的爛攤子也得收拾個三五年,他只是吞下但完全沒消化,甚至境內士紳反抗還愈演愈烈,畢竟多爾袞沒指望了,他們現在只能想辦法自救,還有因為宣化貿易線的封鎖,晉商們也在蠢蠢欲動。

而在這期間對於崇禎來說最大威脅是他那個擁兵二十萬,幾乎已經形同割據的寧南伯。

防範左良玉的任務就交給曹友義和黎玉田的關寧軍了。

他們和黃得功算兩道防線。

而這次北上的方國安,王之仁等部駐應天周邊。

這算是崇禎的第三道防線。

整個三重防禦體系無論對北還是對西都算層層包裹,最終崇禎在南京的皇宮裏依靠楊慶的錦衣衛和韓贊周的東廠控制中樞,王承恩負責幫他處理政務,剩下內閣和各部就負責幹活,這一套也都是楊慶與王韓二人給他謀劃的,基本上沒張慎言和宋權什麽事情。至於以後的內閣首輔,楊慶其實是推薦馬士英,但馬士英需要鎮守鳳陽,韓贊周倒是提議史可法,不過遭到楊慶的反對,史可法名氣節操雖然沒什麽問題,但才能就完全不值得恭維了,用他當首輔還不如淮安的路振飛呢!

但最終崇禎還是選擇了史可法。

畢竟他得考慮安撫江南士紳,北方人的路振飛,明顯不如史可法這個東林黨中堅符合後者心意,說到底崇禎這是要到東林黨的地盤上當皇帝,他首先要做的是向後者示好,至於以後在南京站穩腳跟了,看史可法不順眼大不了換人。

最終首輔內定為史可法。

這些任命除了關寧軍系統的,其他全都提前以聖旨發出,黃蜚等部已經帶著聖旨走海路提前南下,他們到南京最多也就半個多月時間,然後史閣部會在心情愉快的江南士紳幫助下迅速完成皇宮的準備,等待皇帝陛下駕臨。剛剛趕到的鄭芝龍在得到了一個南安伯的爵位後,帶著和李自成之間的一系列秘密協議也心滿意足地回師,至於他兒子是個監生,原本崇禎想賜錦衣衛籍,讓他跟著楊慶當千戶慢慢成長,但鄭森終究還是沒逃過對科舉正途出身的夢想,然後他準備繼續回國子監學習考進士。

既然這樣崇禎也就只好勉勵他一番拉倒,不過他依然跟在那些江東才俊裏面給楊慶做鼴鼠。

他現在可是楊慶的粉絲。

考科舉那是為了正途出身,但可不代表鄭成功這樣頭腦的會真傻到和那些嘴炮們一夥,和這些家夥天天湊一起吟詩作賦相比,明顯楊慶那寬廣的知識面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