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致命的一擊

與張昭的忐忑不同,張溫卻算是滿腔的熱血了。因為他跟寇封有私仇啊,他自認為有。畢竟,無緣無故羞辱寇封。

雖然都沒成功,並且每次都是他自己灰溜溜的。但畢竟給寇封摸黑了。

他是整個江東,除了孫權以外,最怕寇封入主江東的人了。

孫權怕是,因為寇封入主江東,他最好的結果也是失去權力。而他張溫呢,最好的結果就是被殺。

最壞的就是被誅殺全家。

所以,張溫這一次很贊成張昭的提議。回到家裏邊以後,立刻召集了帳下的所有管事。

“立刻糾集所有精壯家奴,佃戶。發往前線。”

張府,偏廳中。張溫大手一揮,對著一眾的張家管事下令道。

與張府同樣的一幕,也發生在張昭的府邸,以及許多的士族府邸。

隨著寇封策反太史慈那迫人的威壓,氣勢下。整個江東幾乎是榨汁機一樣,炸出了最後一丁點的力量。

十日後,整個江東最後的一丁點力量,合共一萬五千沒有經過訓練的精壯發往秣陵。

這一萬五千的精壯,將交給孫權的叔父,昭義中郎將孫靜統帥訓練。

孫靜是孫氏老人,早年孫策戰江東,他多有功勞。但是後來江東穩固,他就辭官歸家。心在於閑雲野鶴。

只是今日江東危亡,孫權不得不請這叔父出馬,幫助訓練兵丁。

按照計劃,這支兵丁最早也要半年,才能交給前方的全琮使用。也就是說,前方豫章郡,最起碼也是守上半年。

而後援軍上去,守個二三年,等待江東恢復元氣。

整個江東,在張昭這個老臣,極力擁護孫權的情況下,居然又有了一些穩固的跡象。

前方,豫章城太守府書房內。

全琮與淩統互相對坐著,案上放著一卷竹簡。是剛到的孫權書信。

“各士族鼎立支持,如今有精壯一萬五千人在秣陵。半年後,可成軍。”孫權在信上說明了後方的情況,還給全琮與淩統打氣了一番。

“孫氏立足江東三世,數十年。這上蒼也未必絕了希望,還有那麽幾分生機的。”全琮看完以後,臉上露出了松了一口氣的神色,笑著對淩統道。

前方太史慈反叛,對他們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除了上層,下層的一些將士,也有軍心不穩的跡象。

全琮這些天好不容易安撫了將士,正是滿心疲憊的時候。孫權這一封書信,無異於強心劑,讓他如遇甘霖。

“是啊,吳越三世所望。豈是寇封那等只是數年功夫就崛起,看似強大,其實根基不穩的荊楚能夠比擬的?”淩統的臉上也是松了一口氣,不過他更加的傲氣一些。

“把這個好消息傳遍全軍將士知道,接下來我們就死守豫章。看他寇封如何能進江東。”全琮一臉的冷意。

“必讓他鎩羽而歸,威望掃地。”淩統也是一臉冷笑,道。

一個勢力的崛起,快速固然是很好。但那是每次都打勝仗,大勝,大勝,再大勝。雖然很是風光,但有時候根基卻是不太穩。

荊楚有三郡江夏,九江,長沙確實是心向寇封,但是其余八郡卻是新得。只要出了一丁點的問題。

寇封失敗一陣。可能就會分崩離即。

在全琮,淩統的心中是這麽期待的。

死守豫章不讓寇封跨前一步,就是江東的勝利,保全了江東。

二將雄心壯志。

與豫章城的自信滿滿相比,九江這一邊倒是顯得悠閑了許多。

太史慈的加入對於江東來說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等同於在心臟上揮了一拳,不管是人心,或是勢力都有巨大的影響。

但是對於寇封的荊楚勢力來說,卻是一種極大的振奮。

未大戰而先降敵方大將,並有八千精兵。這是何等的振奮人心。

有了太史慈的加入,目前九江的兵馬也有了十一萬之多。包括龐統,張飛,黃忠,太史慈,鄧艾,陳大在內。

一個又一個荊楚名將。

匯聚了寇封北征中原,陳兵天子都城外,所有的一眾精兵悍將。

東方的孫權雖然布置起了豫章這一座烏龜殼,但是荊楚上下相信,寇封一定能率眾拔之。

以楚吞吳,立下王霸之業。

前些日,在太史慈率兵北上的時候,寇封召集了眾將,設下宴會,隆重的介紹了這位江東的大將。

全軍上下,一片歡騰。

這日,寇封出了九江,帶著太史慈,寇水二人,北上前往彭澤。

彭澤城,極靠近長江。它的東方不遠處,就是周泰鎮守的湖口。在九江的時候,寇封看過了豫章城,那二十五丈高城墻的震撼。

那密密麻麻防禦工事的威懾力。

這日,寇封卻是要看看,這鐵索橫江的景況。

當寇封來到彭澤城外的時候,並沒有入城,而是繞了過去,來到了岸邊的一處渡口。渡口是新建不久,目前甘寧的六千水軍就屯紮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