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章 江東上下集體失聲

太史慈何人?

乃是江東第二代大將,他的資歷上只比程普,韓當,黃蓋等人低,要遠遠高於徐盛丁奉,潘璋等第三代小將。

尤其是太史慈勇猛無比,更是猿臂善射。能匹馬敵黃忠。

這些還都算一般的了,畢竟這個時代謀臣不缺,猛將也不缺。正是大浪淘沙,群英薈萃的時候。

太史慈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其忠義,當年在青州的時候,太史慈在外闖蕩,而留老母。孔融聞其忠義之名,以金銀厚撫太史慈家中老母。

後來,孔融被黃巾圍困。太史慈自請命,千軍萬馬中突圍殺出,求得援兵解救了當年北海之圍。

可謂義貫金石。

後歸順孫策,更是將帥相合。當年曹操坐鎮北方,卻也聽得太史慈的威名,心生招攬之心。

命人準備了中藥當歸,南下送給太史慈。

意在當歸了。

當初曹操大盛,而孫策不過是偏居江東的地方諸侯罷了。但是太史慈面對當歸,卻不假顏色。

其忠心如此。

自此忠義無雙太史慈,名傳江東。為江東的一大支柱。後來孫策早亡,孫權統事,太史慈才逐漸的淡出了眾人的視野。

但是其忠義無雙的佳話,卻並沒有淡出人們的視野,反而津津樂道為當世楷模。

事到如今,江東大將折損無數。潘璋,朱治,朱然,程普,黃蓋,韓當,徐盛,丁奉,蔣欽,呂岱,周瑜。一個個威風赫赫的將軍都被寇封打的七零八落。

不是被殺,就是被俘。

可以說是最底層的時候,但也因此太史慈才又重新的出現在了前線。被孫權賦予眾人,率兵寇長沙。

以緩解豫章的壓力。

可以說是眾人之期望了。但是這樣一個忠義無雙的大將居然被寇封給折服了,不僅給折服了,而且還率領別部將士,歸於九江與寇封合兵一處,兵寇豫章。

這是何等的讓人震顫的事情?

忠義無雙,忠義無雙。

太史慈當年數十萬黃巾圍城也怡然不懼,沖殺了出去。居然會被寇封給折服了。實在是讓人難以置信。

江東上下沒人知道發生了什麽事情,但都為這件事情瞠目結舌。

寇封到底有什麽本事,能夠折服這樣的忠義無雙的太史慈?江東上下,極度的難以置信,不可置信。

寇封真這麽厲害?周瑜橫行江東多年,被逼的自刎而亡。程普,黃蓋,韓當這些老將當年隨著孫堅征戰,後歸孫策,孫權征戰半生的老將都一一被殺。徐盛,丁奉,潘璋等小將也或是不知所終,或是被殺。

江東群英遇到寇封後,就都成了軟腳蝦了。到底是寇封太強,還是江東太弱?這讓江東上下往日對於吳越之人的自豪,轟然崩塌了。荊楚太強,寇封太強了。

隨之也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自從孫權鐵索橫江,以七八萬的大軍屯紮在豫章一帶,保全江防,保全豫章後。

江東本來呈現不穩的境況已經有所改觀。但是此刻,隨著忠義無雙的太史慈讓人瞠目的投降,並且悍然反叛。

江東眼看又是風雨飄搖了。許多士族的心思就開始動搖了起來,而且比以前更加的劇烈動搖了起來。

正所謂鐵打的江山也不能被這樣折騰啊。何況是孫權已經殘破不堪的江東?江東上下,開始彌漫整個悲觀的氣息。

首先是豫章,作為前方大城。

這座城池耗盡了整個江東的財力,人力,建造有二十五丈之高,寬也是難以想象,絕對是當時第一大城。

什麽許都,什麽鄴城都不是它的對手。

如今更是有李典,全琮,淩統率領六萬大軍鎮守。可以說是前線主防線了。太史慈出入意料的翻盤,對於這一主防線的沖擊力也是最大。

周泰鎮守湖口,在北防備長江。

李典,全琮,淩統鎮守豫章,居中,主要防備柴桑的十余萬大軍。

太史慈鎮守廬陵,以兵寇入長沙,居南,主要是為了分散寇封的注意力,減輕豫章的壓力。

這從北到南的防線,如今太史慈反叛了。自然就有了缺陷。久守必失,誰知道寇封突然之間會有了手段,讓豫章城一夜被破呢?

同時,豫章因為處在最前線,也是最早接到消息的。

豫章城中,這些日子還有士卒在城外加緊建設防禦工事,密密麻麻的壕溝,簡直能讓人從觸目驚心到頭皮發麻。

城中,李典,全琮,淩統等剛巧在坐在一起。

如今龐統的軍隊已經就位了,不算趙雲的騎兵,寇封布置在襄陽的精兵可以說齊出了。加上黃忠的足有十萬。

壓力太大,三個人,兩方勢力,兩個中年人,一個年輕人。不得不常聚在一起商議情況。

不過,這會兒三個人心下還是比較樂觀的。管他寇封是不是兵馬眾多,兵強馬壯,謀臣如雨,猛將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