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東萊太史慈

不得不說,鄧廣是一個很有遠見,以及感覺很敏銳的商人。他有數千金,全部給了寇封。

但卻不是買更全的書籍,而是專門撿那些常用的,比如說論語,公羊春秋,左氏春秋,兵書等等。

一些孤本,善本,鄧廣那是看也不看一下。

孤本,善本那都是大士族的嗜好,一般的小士族學習,通用的都是這些常用的書。

這個天下大士族畢竟是少數,反而那些小士族多如牛毛。買常用的書籍,更容易脫手,減少囤貨的時間,可以拿出來多跑一趟貨。

對於鄧廣的要求,寇封沒有任何刁難,大手一揮,全部發給了。價錢也是如期的九折五,這一點,寇封那是死咬著沒放口。

能讓出半成的利益,也是寇封看在鄧廣是第一個南下的商人的份上。那半成的利益,天長地久之下,也已經是天大的字數了。

足以讓鄧廣死心塌地了。

除了優惠以外,寇封還讓選了一營五百人的士卒,作為鄧廣的護軍,直接把他送至宛城。

目前荊州雖然平定了,但是赤壁一戰,寇封北伐一戰,不知道多少士卒流落在荒野,落草成寇。

寇封雖然四處屯有軍隊,但是一時間也難以剿滅。

這是為了安全起見,畢竟鄧廣也算是寇封發出去的招牌,等鄧廣成功了,才會有無數的商人,甚至是大士族的管事親自帶隊南下來購買楚書。

到時候,真的是一書在手,國庫不愁。

北方財產,湧入南方,恐怕輪到曹操要發愁了。

寇封派遣了官吏,把鄧廣送走以後。回到了後院,擡頭看向北方的天空,眼中充斥著笑意。

……

湖口北方,長江之上,舟船連綿不絕。這是從北方而來的曹軍。

對於孫權的請求,曹操已經批準了。召集屯在揚州的各路大軍,共六軍三萬人,由李典作為統帥,從廬江出發,舟船進入湖口,而後下豫章,幫助江東抵抗寇封咄咄逼人的態勢。

與此同時,孫權砸鍋賣鐵,以爆發山越叛亂的危險,把鎮守在各地城池的兵丁召集了起來,大約三萬的軍隊進入豫章,交給了江東為數不多的宿將之一全琮作為統帥,以昔日猛將淩統的兒子,淩操作為副帥。

與李典合作,共屯兵六萬進入豫章。

目前,先進入豫章的全琮與淩操已經率領大軍開始構建城池了,聽說寇封有二十丈高的井車,他們就把城池加高到二十五仗。

因為太長怕垮掉。他們又加厚了城墻,把整個豫章城加寬到了一種發指的地步。

如此還不滿足,他們還在城外大挖壕溝,布置陷阱。

甚至多挖了無數條河道,引入長江之水。如此令人發指的防禦攻勢,為的就是阻止寇封大規模的入侵豫章。

以豫章一座城池,保住整個江東。

如此多的軍隊調動,如此大的力度。耗費了不知道多少錢糧。結交曹操,又送了兒子過去北方作為稚子,把本來屬於江東的廬江也割讓給了曹操。

除此以外,孫權還周泰增加了兵丁,水軍擴至一萬五。長江之上,鐵索橫江,長江江底,也構架了一些防禦船只的共事。

可以說是自動阻斷了長江水路,商業上也不考慮了。

孫權這麽做,可以說是下了血本了。

除了這七萬五千的軍隊以外,孫權在廬陵還屯有大將太史慈。也增加了到了一萬兵丁。如此大規模的軍隊,如此大規模的防禦。

不僅是孫權有信心,就算是江東上下,也都松了一口氣。甚至於,也導致了內部一些嘈雜的聲音,也統統消失了。

士族們對於孫氏的統治,也重新的信任了起來。

今日就是李典率領大軍到達湖口的時候,周泰下令全軍將士,迎接李典。並且親自在前,等待李典的到來。

如今,江東的宿將已經不多了。周泰作為老臣,虎將。感覺到肩膀上的擔子無比的沉重,這個鐵錚錚的漢子,貌似也蒼老了一些。

不過,現在應該算是安穩了一些吧。周泰看著前方搖搖而來的李典,想著後方那令人頭皮發麻的防禦工事。

一張臉上不禁露出了一點笑容。

自從折損了大都督周瑜之後,那難得的安全感啊。

就在鐵血如周泰也在感慨的時候,李典的舟船已經靠近了江岸了。當船靠上渡口後,李典第一個走了下來。

李典三十余歲,有些瘦弱的樣子,看起來是一個很和藹的文人。

因為曹操的一句北方名將,五子為先,定下了赫赫有名的五子良將的時候,李典因為沒有列入其中,而不怎麽在歷史上出名。

但他其實也是一個可堪大任的良將之才。曹操派遣他鎮守揚州多年,抗衡整個江東。就足以證明李典的厲害了。

再說,在此刻曹操連連折了大將徐晃,於禁,高覽等人之後,仍有自信派遣李典進入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