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再添一郡

帶著疑惑,劉封命令隊伍加快速度。

不久後,便回到了琉城。

入城後,劉封直奔太守府。出乎劉封的意料之外,太守府大廳內,等候劉封的不僅有房稻還有龐統,蔣琬。

房稻的臉色黝黑,皮膚幹裂,身上還有股子海腥味,看起來在海上受了不少的風吹日曬。

龐統,蔣琬則是一臉的喜色,眼中更是掩不住的奇異光芒。

看了眼房稻,劉封對於他的海上航行有些興趣,但是看了一眼龐統,蔣琬這兩個文武大員,劉封心裏開始猜測到底發什麽了什麽奇異的事情了。

這兩個執掌文武的人,可是很忙的。

收編軍隊,派送百姓。

有什麽大事,可以讓這兩個人放棄了自己手頭上的任務,而坐在了這裏。而這大事,肯定也是房稻帶來的。

心中泛著奇異,劉封徑直走到了主位上坐下。

“主公。”這時,龐統,蔣琬,房稻皆是對著劉封一拜,道。

“免禮了。”劉封擡了擡手,示意免禮,隨即才把目光投向了房稻,笑問道:“遠赴遼東,你一路辛苦了。”

心中雖然奇異,但劉封還是先肯定了一下房稻這一次遼東之行所帶來的成果。

“多謝主公體恤。”房稻眼中閃過一絲感激,再拜道。

若是沒有劉封,他還跟著甘寧在漂流,自從投奔了劉封後,他的身份就成了官軍,慢慢的從都伯做到軍侯。

再到被劉封賞識,委以重任。

可以說發覺他的人是甘寧,而提拔重用他的人是劉封啊。

懷著這種心情,房稻才能在大海上漂流了數千裏,到達遼東。

“將校用命,體恤是應該的。”劉封微微一笑道,隨即,才開口道:“你把遼東一行的事情經過,跟我說說。”

“諾。”房稻恭敬的應了一聲,隨即把遼東一行的經過細細的跟劉封說了一下。包括發現台灣,到在遼東的時候公孫康送了他們六十艘海船,以及一些能造海船的工匠。

這些事情,房稻在剛才都向蔣琬稟報過了,因此說的極為詳細,也很順口。

“台灣?”劉封的眼中泛起了驚喜交加的光芒,房稻口中的大島嶼,劉封在第一刻就想到了台灣。

這真是一個奇跡,房稻等人從長江入海口進入大海,居然能漂流到台灣。

這已經不能用運氣來概括了,這是一個大的奇跡。

奇跡就奇跡吧,這不是劉封驚喜的原因,他驚喜的原因是台灣的被發現。

台灣在古代被稱作是夷州,是孫權首先派人去經營的。但是孫權所謂的經營,只是與島上的少數民族進行了聯系而已,並沒有進行直接統治。

因為這座島嶼在三國的時候並不像現代的時候被稱為寶島。

算起來,只是一座比較大的島嶼。因為那是一個江南都被稱作為蠻夷的時代。連江東的人都不自稱是江南,而自稱江東。更何況是台灣了。

當時被命名為夷州,就足見台灣的地位了。

但是,台灣對於劉封來說,又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方。

它與江東只隔著一個台灣海峽,若是從台灣出戰船,其攻擊的覆蓋範圍幾乎是整個江東。這應該就是蔣琬與龐統目光奇異的原因了。其軍事地位。

而且劉封是個來自那個台灣被稱為寶島的時代,他並不認為台灣是蠻夷,他有自信能把台灣發展成為一座富饒的島嶼。

設置郡縣,移民百姓。促進繁榮。

往近的說,台灣有幾乎關鍵性的軍事用途,往遠的說,開發台灣是一件開疆擴土的偉業。

雖然劉封對於偉業不偉業的沒有什麽興趣,但是對於開發台灣卻有極大的興趣。

“你是說伊籍主動留在台灣,帶著那三萬的高句麗人建造城池?”心潮澎湃之後,劉封恢復了冷靜,問房稻道。

剛才房稻還提到了從公孫康那邊弄到了戰馬以及三萬高句麗人。

“嗯。”房稻點了點頭道。

劉封聞言心中對於設置台灣郡的決心更加強烈了,伊籍主動留在那邊,看得出伊籍也看中了台灣的軍事能力,以及對於台灣有一種極強烈的好奇心。

伊籍的才能不俗,掌管一個郡綽綽有余。而且對台灣有興趣。這是一個很好的契機。

“我想把多出來的二十萬百姓,悄悄的移動到那座大島嶼,並且設置台灣郡,封伊籍為台灣郡守。”劉封起身走了幾步,豁然看向龐統,蔣琬道。

所謂多出來的二十萬百姓,就是考慮到長沙從事許正的能力不足,把四十萬百姓分批次安排,其中的後二十萬百姓。

這些百姓現在暫時都留在江北。

現成的人口啊,而且還自帶能夠堅持兩年的口糧。

有了這二十萬的百姓,再加上什麽高句麗三萬人口。以伊籍的能力,建造城池,征召兵丁建立水軍,再對台灣土著進行征討,收編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