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荊襄蔡氏

襄陽是座近水大城,北方十數裏就是長江支流襄江,又有漢川之險要。山川的防禦力,以及襄江的水上交通。早就了襄陽的無比繁華。

自從劉表入荊州為州牧後,更是把治所移到了襄陽,促進了襄陽的進一步繁榮。如今已過十余年,襄陽城內,不僅書院林立,文風鼎盛。南來北往的商船無數。

可謂繁花似錦。

此刻,襄陽繁華的主道上。一輛馬車,正急促的往大將軍府而去。

馬車四周簇擁著十數名護衛,各個腰跨短刀,彪壯異常。如眾星拱月般護著馬車。車內坐著的主人大約三十歲,面白無須,一臉的幹練。

此刻手上拿著一卷竹簡,眼中稍微的閃著幾分意外。

要是蔡玉在此,定能一眼認出這是她的兄長蔡瑁。

荊州大族,首推蔡,蒯二姓,而這二姓又是以蔡氏為大。蔡氏在劉表沒有入主襄陽以前就是荊州一等一的大族。蔡瑁的姑父是已故太尉張溫,長姐為黃承彥之妻,妹妹蔡玉做了劉表後妻,兩個堂弟蔡瓚,蔡琰各為太守。

到了蔡瑁時,勢力遍布荊州,為首屈一指的大族。

相比起來,蒯氏一族中的蒯越兄弟都是智者,但是同輩子侄都沒有出彩的人物。

試問如此大族的掌舵者,蔡瑁豈是昏庸之人?

“那江夏太守黃祖,真是老邁昏庸了。江夏乃是要地,出了任何差池都足以引起巨變,不知主公是否會考慮換個人選。”馬車上,輕輕的握著手上的竹簡,蔡瑁眯著眼睛輕聲自語道。

卻是有消息傳來,說是校尉劉封,夥同洞庭水賊張谷,在洞庭湖一帶與江夏五千水軍廝殺,大勝,攜勢攻打夏口。烽火幾乎燃遍了半個江夏。

在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蔡瑁第一個反應是不可能,江夏太守黃祖雖老,但是兵力猶在,近二萬的大軍,豈能被小小的劉封,以及水賊攻占夏口,烽火燃燒半個江夏。

但是蔡瑁第二個反應,就是真有此事。因為傳遞消息的是蔡瑁安插在江夏漢陽的一個心腹發來的,絕對不可能傳給他假消息。

蔡瑁的第三個想法就是黃祖已經老邁昏庸,不可為將。將當換人。

至於劉封這個人,蔡瑁只是聽說過,似乎是劉備的養子,後來出走新野。費氏的女婿。

那費氏雖然也是士族一流,但是與蔡氏相比無疑上不了档次。雖然與蔡氏有些往來,但是交情不深。所以他對於劉封一無所知。

“傳聞劉封出走新野兵不滿六百,如今卻一戰勝了黃祖五千水軍,並且有魄力乘勝擊夏口,攻打江夏,也算是個有魄力的人物。看來劉備選他為繼子,也是很有眼光的。只是可惜,畢竟不是血親。如今更在兵微將寡的時候,攻打兵力眾多的江夏,死於戰亂也只是時間的問題。”蔡瑁心中對於如流星一般崛起的劉封,有贊譽,也有嘆息。

亂世之中,就不乏這等人物。有些人如同曹操,已經一統中原。如劉備,越打,名聲越大。如孫策為江東小霸王。也有如張繡,張燕等已歸順曹操。

更有不計其數者,身死異鄉。

在蔡瑁心中,劉封也是第三等人物,身死異鄉是遲早的事情。所以,贊嘆了一聲,嘆息了一聲。也就沒有多加留意。

他現在的想法是把江夏太守換人,好繼續擴張蔡氏的影響力。徹底蓋過蒯氏。

在蔡瑁的思量中,大將軍府已經近在眼前。車夫自動下降了速度,緩緩的把馬車駕馭到了大將軍府的門前。

劉表受封荊州牧,鎮南大將軍,成武侯。匾額上掛著的是“鎮南大將軍府!”

此地,蔡瑁幾乎天天來,因此門衛很熟。根本無需通報,蔡瑁直入大將軍府。走了一段路後,來到了書房門前。

房前有兩個守衛,也不用蔡瑁吩咐,守衛很識相的進去通報了。

片刻後,守衛走了出來,對著蔡瑁一拜道:“軍師大人,主公有請。”

蔡瑁的官職是鎮南大將軍軍師。一般人都是以軍師稱之。

“多謝。”蔡瑁向著守衛微微抱拳,這才走了進去。沒有一絲的傲然。盲目自大,就是身死族滅的禍根。蔡瑁掌握這麽大的一個宗族,甚至把蔡氏發展成了現在鼎盛的摸樣。不僅是個智者,權謀者,而且還是個謙虛寬厚的君子。

當然,溫和謙虛僅限於友人。要是哪個避開眼的得罪了蔡瑁,就會體會到蔡瑁的恐懼了。

書房內坐著一個年六十余的老者,這老者儀表堂堂,雖然年逾六十,但卻皮膚白皙,雙目有神。正是荊州之主劉表。

此刻劉表剛放下手中的竹簡,擡頭看著蔡瑁從門外走進來。

“主公。江夏起戰事了。”蔡瑁進門後,對著劉表一拜,隨後上前十余部,把手上的竹簡交給了劉表。

“孫權又起兵了?”劉表渾不在意的打開竹簡,頭也不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