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天下大勢,浩浩湯湯(第2/3頁)

諸將聞此,面面相覷,都覺得有點兒郁悶。馮寵便問:“元帥得勝之後,朝廷將會如何安置元帥啊?”

祖逖道:“不過投閑置散,以高位養我余生罷了……也或許使我接替陶士行之職,而外放士行去伐江南。”

衛策忙道:“我等可聯名上奏,肯請天子使元帥就任樞省,入為宰相。”

樞密省是統管軍事的部門,既包括了武將的核功、升賞,也包括軍隊的整訓、物資的整備,和具體任務的分派啊,倘若祖公執掌樞密省,那咱們以後的日子不是跟從前一樣……不,要比從前更加好過嗎?

祖逖急忙擺手道:“我固然有此願,然而卿等切勿因此上奏朝廷。”隨即正色道:“天子非不知兵者也,而唯知兵者,始知兵為國家利器,若然輕授於人,或者運用不當,必傷己身。我當懇請天子,使諸君俱能因功而得封賞,勿因非天子舊部而遭慢待。但卿等亦當避嫌,不可串聯上奏,以免使朝廷誤以為有要挾之意。

“天下喪亂已久,人心皆望承平,若非如此,我當日又何以棄晉而奉華啊?如天子昔日亦曾語我:‘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則生,逆之必亡。’君等唯去私心而從公意,謹尊華朔而忠天子,必可公侯萬代,不枉隨我多年征戰;倘若生驕慢之心,有矜功乃至恃強之意,必然無好下場——蘇峻即是殷鑒,彼雖退至江南,又豈能長久啊?”

諸將聽了,盡皆拱手受教。

……

祖逖原本的計劃,是就此率領主力南歸,到滎陽或者兗北去就食,只留萬余人守備襄國、邯鄲等城,徐徐招撫周邊勢力,平定廣平郡,等到秋收以後再全面向冀州挺進——沒辦法,那地方太亂了,暫時不便鎮定之。

然而他才要動身,突然得著消息,說劉琨借了慕容兵,西進以攻幽州。祖逖不禁蹙眉道:“我已伐其強,而越石欲趁其疲乎?”這個老朋友還真是不讓人省心啊。

於是臨時派遣馮鐵率領三千騎兵北進,要求他:“於途城邑,能招撫便招撫,切勿耽擱,力圖先定幽州!”

幽州州治,原本是在範陽國的涿縣,後來王浚治幽州,北遷到了燕國的薊縣。祖逖當然不奢望靠著幾千騎兵,就能搶在劉琨前頭,底定整個幽州——況且幽州東部的北平、遼西兩郡,本來就在慕容氏手裏啊——他只希望馮鐵可以先期奪取薊縣,得復幽之名。退一步,奪占涿縣亦可;再不濟,你也得陳兵在巨馬河上,以示劉琨:

閣下到此為止吧,切勿繼續南下,冀州我祖氏已經預定了。

馮鐵接令,即欲自襄國北上,張敞提出建議說:“將軍不妨先向東入清河,復自清河北取博陵。河北世家,唯清河、博陵二崔氏最貴,若能得彼等相助,周邊塢堡必望風而降,即便盜賊亦有望收服也。”

馮鐵乃如其言,經钜鹿、安平而向清河。他親自跑去東武城拜見清河崔氏的大老崔遇,崔遇卻欺其出身太低,不肯相見。

好在馮鐵早就受了祖逖、張敞等人面授機宜,就派人去對崔遇說:“令弟道儒今在劉少師(劉琨)處,難道崔公不接納我,是專候其歸來乎?”

崔道儒就是崔悅,其實並非崔遇親兄弟,兩人論關系都出了五服了。

東漢末年有名士崔琰崔季珪,官至魏國尚書、中尉,後因觸怒曹操而被賜死——崔遇就是崔琰的曾孫。此外尚有崔林崔德儒,為崔琰從弟,亦仕魏,於明帝時拜為司空,封安陽亭侯——崔悅是崔林的曾孫。因而崔遇、崔悅,屬於同族兄弟。

崔琰這支在清河崔氏中原本居長,但自從崔琰遇害、崔林顯貴後,就逐漸式微了,要到河北大亂,崔悅從劉琨於並州,崔遇才得以竊奪了族權。

但崔悅根基之厚,實非崔遇可比。因為崔悅祖父崔述(崔林之子)曾生三女,一嫁劉琨,二嫁盧志,三嫁溫襜——也就是說,崔悅是劉琨的妻甥,跟盧諶、溫嶠算表兄弟。故此馮鐵提醒崔遇,一旦河北平定,崔悅倚劉琨之助強勢歸來,到時候你還有望繼續把著清河崔氏的族權不放嗎?不提前給自己找個更大的靠山,恐怕你還得靠邊兒站啊!

則欲與劉琨相拮抗,還有比祖逖更合適的靠山麽?

崔遇這才恍然大悟,急忙遣其子崔瑜去見馮鐵,表態從華,並且應允約束周邊勢力,不為華騎之阻。馮鐵即署崔瑜為清河郡守,然後繼續北上,復經安平而向博陵。

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同源,始祖都是秦朝的東萊侯崔意如。意如二子,長為崔伯基(崔業),居清河東武城,即成清河崔,次為崔仲犖,居博陵安平,即成博陵崔。東漢末年,博陵崔出了個太尉崔烈,名冠一時,後為李傕、郭汜所殺。從此以後,博陵崔就逐漸沉淪了下去,唯一還能提得起來的,就只有崔烈次子崔鈞了——也就是諸葛亮的好朋友、隱士崔州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