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彈琴退敵(第2/3頁)

裴該舌燦蓮花,一路講說下去——他前世是很喜歡聽評書的,知道該怎麽吸引聽眾,怎麽賣關子,怎麽留扣子,這跟張賓等學究一板一眼,幾乎是用時語翻譯古書,等對方聽不懂了問起來才加以注解的說古方式截然不同,支屈六就好比老鼠掉進了米缸裏,聽得是抓耳撓腮,欣悅不已。至於自己原本來找裴該是什麽用意?那誰還記得啊!

從水鏡指引到三顧茅廬,然後孔明出山,火燒博望、火燒新野,接著曹操八十三萬大軍南下……支屈六嚇了一大跳:“曹操竟然如此雄強,擁有八十三萬大軍麽?”裴該笑一笑:“請問貴……我軍幾何?”支屈六扳扳手指頭:“戰兵囊括騎步,大約五萬之數,輔兵、伕役,也有五六萬,總之十萬有余。”裴該就說了:“我來投之前,聽聞各處都說,石將軍有眾二十萬,或三十萬,這是為什麽呢?不過虛張聲勢,以威懾敵人,號稱而已。”

“那麽曹操實際有多少兵馬?”

“二十萬頂天了。”

支屈六長舒一口氣:“如此尚堪與之一戰。”隨即想起來:“那馬幼常究竟是何人了?”

裴該心說好吧,我都快把這碴兒給忘了,你竟然還記得——只得再把話題扯回去:“劉備在新野時,得了孔明之後,聲望日隆,荊襄九郡的士人皆來投靠,其中便有宜城人馬氏兄弟。時有諺語,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他終究大病初愈,本來精神頭就不大足,又說了那麽多話,當下覺得嗓子有點兒發幹,說到這裏,不禁輕輕咳嗽了一聲。支屈六當即挺起腰來,梗著脖子大叫道:“水!人都死絕了麽,怎麽不端碗水來?”

旁邊有仆役戰戰兢兢的,趕緊去倒了一碗溫水——裴該堅持要把井水煮熟了才肯喝,雖然只有短短幾天,仆人們也都習慣了——雙手奉給支屈六,支屈六卻又恭恭敬敬遞給了裴該。裴該接過來喝一口,潤了潤喉嚨,吩咐下人:“再給支將軍傾一碗來。”

支屈六笑道:“我不是病人,天氣又如此炎熱——舀碗涼水來吧。”

裴該講完了馬氏兄弟尤其是馬謖的來歷,心說要再這麽講下去,直接就是半套三分啦,不知道啥時候才能落到正題……因此就先不提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下江南了,直接跳到蜀漢建立以後——“諸葛亮甚為器重馬謖,認定唯馬幼常可紹繼其謀略,日常待之,一如弟子。劉備臨終之時,卻對諸葛亮說:‘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諸葛亮並未深信,終於導致一出祁山,無功而返……”

支屈六追問道:“可是馬謖貽誤了軍機麽?”

裴該點點頭,就此開始講解一出祁山的戰事。他對這段歷史本來就很熟悉,也曾經做過一定的研究,當下隨手從旁邊撿來一枚枯枝,在二人中間的土地上勾畫簡易地形圖——“……街亭要沖,誰人可守?馬謖當即出班請令,說:‘末將願往。’眾將都疑馬幼常從未統軍實戰,恐是紙上談兵,規勸孔明另換別將。馬謖急了,便道:‘某願立下軍令狀,若不勝時,甘受軍法!’……”

等說到馬謖在街亭查看地勢,見一土山,當道而立,便欲上山紮營,以阻魏軍的時候,支屈六突然插嘴問道:“此山廣狹如何?”

裴該微微一挑眉毛,說你問這個幹嘛啊?對於街亭之戰,史書上記載得非常簡略,光說馬謖“違亮節度,舍水上山”,以致大敗,至於具體過程如何,只能靠後世小說家腦補;而至於他究竟上的哪座山,也都眾說紛紜,裴該怎麽會知道?

支屈六回答道:“山若廣大,自可據守,魏軍難以遽圍之也;若其狹小,則恐被魏軍圍困。而且狹小山地,多數並無水源,強軍一日不食,猶能苦戰,但若半日不得飲水,便會徹底喪失鬥志了……”

裴該連連點頭,雖然不大情願,還是忍不住誇了一句:“支將軍戎馬半生,果然是知兵者也,若與馬謖異地而處,必無敗理……”

說完了馬謖在街亭的戰敗,消息傳來,諸葛亮趕緊分派兵馬,前去各城遷徙吏民、搬運糧草,準備退兵,結果司馬懿率領大軍突然間殺到,而西城中僅僅剩下一些文吏和數千老弱兵丁……支屈六忍不住大叫道:“此時不走,更待何時?!”

裴該說走不得啊——“主帥若是棄軍先逃,各部不得號令,必然崩潰星散,魏軍從後追殺,只怕七CD再難歸蜀。蜀中本來人口匱乏,若然去此數萬勝兵,則國家亡無日矣!”

支屈六狠狠擰著眉頭:“那如何辦?蜀漢難道就此滅亡了不成麽?”

裴該笑道:“諸葛亮一世之傑,偶爾用人不明,以致於敗,但他自有退敵的妙策——主公交付支將軍以留守重任,難道便沒有他事可做了麽?”突然間轉換話題,就好比說書人說到一個肯節上,突然間用醒木一拍桌案:“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