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無德之城(中)(第2/2頁)

“墨家出錢墊付這個草原專營互市權,然後大家原本借給公子章的錢和糧草、以及守城征集的糧食核算一下,算作本金。”

“之後呢,按照本金和利息每年分紅的時候還給我們墨家墊付的錢。順帶著,既然說是專營,那就不得不要嚴查巡邏,沒錢便不能養士卒,沒錢養士卒就有人偷偷帶著貨物去草原,有人偷偷帶著貨物去草原,不說這個會不會給草原帶去刀劍火藥將來謀害咱們,便是咱們專營賣出去的東西也少了許多,賣出去的東西少了許多,那咱們賺的錢就少,是吧?”

“本來呢,我們是想在邊關征稅,後來一想,自己的東西自己征稅,也不好。胡人那裏也沒什麽能運進來,收的稅收來收去都是自己的,原本想著靠稅來養邊關巡查之卒,但現在想想這也折算成一筆本金分紅。”

“你們看看如何?”

在這之前,早已經趁著圍城民眾被組織起來的機會,集會了幾十次了,其中的巨大利潤誰人不知?

稍微算算,只要能夠做到專營,每年百十萬錢當不成問題,尤其是聽說趙國也要改革騎兵,這又是一筆大進項,豈不得利?

聽起來這對民眾極為有利。

論及本質,也就是墨家在北方的發展和在泗上的發展不能走一樣的路,泗上那邊墨家掌權,有些手段在這裏沒法用。

而這邊,則是用這個專營商會,當做趙國工商業和邯鄲地區的第二政府;利用利益將邯鄲地區的民眾和趙國的工商業者綁在一起。

這種專營發展到後期,肯定是不利於社會發展的,比如阻礙更先進的技術、商會內部以公謀私、攜帶私貨超過公貨等等,但現在還不用考慮那麽遠,而且技術的進步墨家也沒指望自然發展和自然積累,完全就是拔苗助長式的命令研究,這對於明確指導可以不走彎路的“洞悉未來、說知未來”的人而言,這是最好的模式。

到時候,趙國政府的命令在商會內部,就算個屁。敢收回專營權,參與進去的民眾分分鐘打爆“暴君”的狗頭,奪人利益如殺人父母,就算是國君殺了父母那也得報仇啊,這是燕趙地區很簡單的思維方式。

工商業者的無冕之王、無冠之君,邯鄲真正的政府,這是墨家的目的。

其實真正的站對了方向的大富商,早已經和墨家私底下達成了協議。

墨家要做的,也就是拉動底層遏制中層,使得墨家在專營中占據絕對的主導權。

如今對草原貿易,那肯定是極為賺錢的。

戰爭頻繁,皮甲需要皮,騎兵需要馬,新農耕技術急需牛馬,璆琳燒制需要大量的後世張家口、大同地區的草原湖堿,新興的毛呢紡織業需要大量的毛,畢竟邯鄲地區再往北不是很適合種棉花。

而趙國這邊和隨著墨家帶來的新技術諸如鐵器、璆琳、絲綢、棉布、毛呢、烈酒、茶葉這些東西,又是已經培養出了一定的市場、同時定價權又在墨家這邊。

同時新的作物、邯鄲地區要求的土地變革,都可以使得糧食產量提升,可以供養更多的從事工商業的非農業人口。

火藥、鐵劍、馬鐙、車陣、星狀邊堡的軍制改革,也使得胡人完全喪失了戰術的優勢,還沒有形成的統一的草原敵國,可以拉一派打一派,靠個萬把人就能維系平衡,順帶著得到雲中、九原等此時降水線下極為適應農耕的土地,歸化人口。

一些靠近邊境和在農耕線以內的胡人,也可以采用“階級鬥爭”的方式,拉動胡人底層牧奴鬥爭貴人頭領,這是歸化最快的手段,也是封建王朝和分封戰國不可以用的手段。

民眾求利,這不是錯。

過於求利,在這個時代,也就是一種對時代壓迫矯枉過正的天然反抗。

真正“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紋繡不如倚門笑”的社會,如今墨家的頭目巨子也不是沒見過,甚至覺得真要現在能這樣,那倒是好了。

邯鄲如今之所以被人評價為“無德之城”,主要還是民眾和公子章討價還價的原因,被墨家組織起來、利用外部環境坑了趙國貴族引發內戰後,這種討價還價就可以做到。

但是,以現在“德”來看,邯鄲民眾的做法確實是無德的——丘甲賦那是籍稅,君主有權征收,怎麽能讓君主還呢?公子章封地邯鄲,若非公子章的封地,邯鄲的民眾豈不是要吃屎餓死?怎麽能夠讓公子章出讓利益呢?

而且,國人逼君,達成通約,這不但無德,而且無君無父。墨家倒是無所謂,無君無父的評價背了四十多年了,早在適加入墨家之前,就和儒家對噴為無父和禽獸了,也不差這點,倒是邯鄲的民眾卻有些無辜地被引誘和蠱惑,背上了這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