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奪軍(上)(第2/2頁)

……

適猜的一點沒錯,田慶和田午這一個多月當真是寢室難安,尤其是墨家傳聞要簽誅不義令的消息傳來後更是如此。

屠武城的目的,在戰術上達成了,在戰略上其實失敗了。

戰術上,是為了拖延墨家公造冶部的追擊速度,從而快速脫身。

但在戰略上,拖延公造冶部的目的,是為了快速地穿過魯國,在適的大軍反應過來之前返回萊蕪,從而可以撤回臨淄。

但沒想到的是,戰術上公造冶部確實被拖延的,可是戰略上北線的墨家卻搶在他們前面攻占了萊蕪,切斷了臨淄軍團返回臨淄的路。

其實這個時間差,只有短短的五六天,但就是這五六天,徹底決定了臨淄軍團現在的困境。

萊蕪在手,退可回臨淄、進可脅迫墨家不敢從北線攻臨淄。

萊蕪在墨家,退不回去,也不敢亂動,四面被圍。

現在梁父也被墨家占據,那是汶水之南的突出部。

梁父的東北方向是萊蕪,齊國大軍實際上的位置,是在梁父以東、萊蕪以南、沂水之西的狹小範圍之內。

看上去四面都很空曠,但是四面都不能有所作為。

東線沂蒙山區,想要穿越並非不能,但是行動速度必慢。公造冶部卻可以從魯國直接插到沂水攔截,若是在山區被後面追趕的適部前後堵截,除了大敗便無別的可能。

北上萊蕪,攻不攻的下善於守城的墨家占據的萊蕪另說,傳聞墨家的指揮所安在了博邑,博邑在泰山之南,距離梁父很近,一旦萊蕪有險,墨家大軍集結梁父插入臨淄軍團後路,攻萊蕪又攻不下、梁父方向又可以插後路,到時候除了全軍覆滅也沒別的可能。

西攻梁父,屁用沒有。梁父在墨家手裏,可攻可守。但若在齊軍手裏,既不能切斷汶水運輸線、又沒有能力威脅到墨家補給重地的大野澤、無鹽等地,還要分兵去守。

南下,魯國的態度不談,武城被屠,費地沒有落腳點。就算去到費地,下一步又能做什麽?靠著思鄉心切、毫無戰心、恐懼瑟瑟、被墨家守城之術天下無雙震撼了二十年的士卒孤注一擲去打沛縣、彭城?

泗上可還沒總動員呢。

武城屠殺的戰略意義沒有達成,萊蕪不在自己手中,還惹了一身的騷,被墨家簽發了誅不義令……這實在是偷雞不成蝕把米,把自己徹底陷入了死地。

從臨淄傳來的消息,也是讓田午大為不安。

自己的堂兄面對誅不義令的問題時,給出的解決方法竟然是希望各國調停來救弟弟,這哪裏是救?

田午心想,墨家那群人死不旋踵、為行義不怕死不愛財、篤信自己的義不會動搖,指望各國調停?

把事情鬧大,天下皆知,墨家為了維護自己的義、自己言出必行的形象,自己不死也得死了!

真要是指望各國調停,只怕一點轉圜的余地都沒有了。

他心中不免有氣,心想父慈子孝、兄弟悌愛、同姓同德,你居然非要我死?

歷史上他是親手砍死了自己的堂兄,但現在並未發生,不免就覺得自己冤屈的緊。

自己的父親也傳來消息,說他最近心痛不止,這似乎是家傳的疾病,田氏一族自上都有心痛的病,這位後來死於“諱疾忌醫”的田午此時還年輕,可卻也知道自己家族的一些事,心中更加擔憂。

自己不是太子。

正牌的太子是自己的堂兄。

自己是要靠政變上台的。

但政變必須要在都城,一旦自己的父親死了,自己的堂兄順利上位,那麽自己就算政變,也只怕沒用。

他的封地在濰水,他現在掌握的臨淄軍團是臨淄人,一旦自己的堂兄上位,那麽這軍團的眾人必然不會跟隨他,而是會選擇回家。

大義不在手,難有作為。

田慶之前反對快速返回臨淄,那是以占據萊蕪為基礎的。

萊蕪若在手,不回臨淄,那麽堂兄就不敢政變,政變的話臨淄軍團數萬立刻回師將其幹掉,穩操勝券。

可現在萊蕪不在手,數萬大軍局促在百裏之內,縱然臨淄政變,又能怎麽樣?

況且,現在看來,自己的堂兄如何需要政變?

堂兄可是正牌太子,只要父親一死,那就是名正言順地上位。相反,自己的父親想要為自己創造機會,要麽多活幾年,要麽就要在臨死之前拼了老命先發發動政變幹掉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