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三章 荊宋弭兵君心撼(十一)(第2/2頁)

趙人對於伐齊之後的利益分配頗為不滿,這一次出兵也是推諉,完全沒有太大的興趣。

群臣之間一件也不和。

西河守吳起執意反對,言辭激烈,甚至不惜得罪了公子擊。

各人都有各人的理由,而最終魏斯還是決定出兵,並且派人好意安撫了遠在西河鎮守的吳起,賞賜了許多禮物。

群臣畢至,李悝老而未亡、樂羊功而未冷,子夏之徒俱在,當真是魏國人才最盛的時候。

正在眾人在酒宴上商討出兵之事的時候,一名近侍匆匆趕來,將市井間流傳的消息回報了魏侯。

“楚人已敗!墨者以七百眾夜襲楚營,盟楚王於五步之內。宋公與楚王盟,互聘,弭兵!”

震撼的消息如同驚雷,震落了許多人的酒樽,年逾七十的魏斯愣在那裏,驚道:“此事當真?”

那近侍道:“當真!墨家弟子星夜而來。六月十六日夜,夜襲,十七日會盟。距今已有二十余日!”

墨家的信譽還是足夠有保證的,這消息頓時引發了轟動,群臣震撼,不敢相信。

魏擊喝問道:“以七百人夜襲?此事絕無可能!那楚人雖不如西河武卒,卻也陣整,圍城數萬,豈是七百人可以撼動的?”

“昔年武王尚有虎賁三千,勾踐且有君子一師,方能成事。這些墨者莫非各個有惡來之勇?”

“我便說早日出兵,卻有許多人只說等待楚人疲憊!如今荊宋成盟,我等如何出兵?”

他雖喝問,但心裏也只是不敢相信,卻已經不得不信,這種事不可能作假。

墨家守商丘,在眾人看來都在盼著魏人出兵,不可能墨家自己制造這樣的謊言阻礙出兵之事。

他本就是想要利用這次出兵名動天下,從而在繼承父位之後,成就更大的一番事業,收服眾人之心。

在秦公子連派人說動之下,他更堅定了出兵搏名之心,為此甚至不惜與吳起有了一些沖突。

然而好容易說服了父親與眾臣出兵,卻在最後關頭被墨家生生打斷,他如何能夠如平日一樣再溫潤如玉?

這言辭既有不信,又有驚恐,甚至還有幾分怨恨。

魏擊正要再詢問幾句的時候,席間傳來一聲蒼老的聲音。

“君子戒驕戒躁。”

“若為王,更應不問過去之事,只問今後若何。公子不可心急,不可心焦。”

“環佩叮當,難道公子忘記了君子緣何佩玉嗎?”

魏擊聞言,強忍住心中的不滿,沖著那老者低頭道:“先生的話,我記下來,是我還不能夠不焦躁,這是我的過錯。”

說罷,在眾人面前認錯,做足了禮賢下士的姿態之後,重又坐好。

說話老者,正是田子方,乃是魏斯奉之為師的賢人,也正是公子擊在面上最為尊重的老師。

當年公子擊極為高傲,田子方更是士中極品,在宮室之內從不對公子擊行禮。

魏擊不滿,眾人指責,田子方直接反駁道:“昔日楚恭王禮敬天下名士,素有陳規:‘敬其父者不兼其子’,如硬要門客也以主公禮敬奉少主人,必會使有才華之士為之卻步,如此舉措豈非對魏國不利!”

一句話說的魏斯啞口無言,還親自出面為田子方致歉,自此之後教育公子擊的事就交由了田子方。

因為田子方嘴巴太毒,舉得楚共王的例子實在是讓魏斯膽顫。

楚共王繼承了莊王遺產,又禮賢下士,收攏了許多人才,雖說下場不算太好,兒子作亂,屈巫臣叛逃,自己眼睛又被晉人射瞎,但不可否認當時楚國確實人才極多。

在晚年之前,養由基,屈巫臣,子反等臣,皆是天下聞名之輩。一個屈巫臣導致了吳國崛起和楚國之後的種種悲劇,說其沒有才華那是不負責任的。

而楚共王在晚年之前,也確實尊重士人,當然是為了對抗貴族,留下了不少禮敬天下士人與寬容大度的故事。

當年他手持後羿曾用過的繁弱之弓與忘歸之矢,在雲夢澤射蛟,結果繁弱之弓自此遺失。左右要去尋找,楚共王便道:我是楚王,也是楚人,楚人丟了弓,最終拾到的也是楚人,那還找什麽找?

由此一事,許多士人歸心,聲望大振。

田子方的借楚共王來說魏斯,就是在告訴魏斯:楚共王如此收攏人心,最終還導致了許多禍亂,你做的若是都不如他,你一死,如此傲慢的公子擊即位,魏可就危險了啊!

是以魏斯將公子擊交於田子方,田子方也是盡心盡力,調教公子擊……至於聽沒聽進去,那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