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六章 富平會戰(下)(第2/2頁)

東西走向的秦嶺山脈,其主幹西起嘉陵江,東到丹、灞河谷,號稱“天下之大阻”,將古代的關中與巴蜀很自然地隔離開來。

嘉陵江有一支上源發源於大散嶺——這一帶是周朝散國的封疆,大散嶺故而得名。

在這裏,秦嶺山勢有所中斷,與自甘肅西來的隴山之間形成了一條隘道,古人利用這條隧道,開通了連結巴蜀與關中的陳倉道。

陳倉道地勢比較平緩、支道也多,因此古往今來這條道路的利用率最高。

建在大散嶺上的大散關則是陳倉道上的第一關。

明人陸深說:“寶雞南二十裏為大散關,和尚原在焉。山自西來,即秦嶺一支,不獨為秦、蜀之界,亦為中國南北之界。”

宋人鄭興裔也記述說:“大散關隸鳳州梁泉縣,在鳳翔府寶雞縣之南,為秦、蜀往來要道。兩山關控鬥絕,出可以攻,入可以守,實表裏之形勢也。”

大散關確實是一座險關,但它還必須借助關前的和尚原才能真正構成一個有機的防禦整體。

和尚原四周陡峭,頂上寬平,還有水泉,便於屯兵,易守難攻,地勢比大散關更為險要。

宋人彭杲稱:“其大散關之前,最緊要無如和尚原。”

在西軍中長大的吳玠,深知大散關和和尚原的重要性,所以才給張憲下了不顧一切拿下大散關和和尚原的命令。

雖然唐重也意識到了大散關和和尚原乃是進攻蜀地的必經之路,不容有失,並在第一時間就奔向大散關和和尚原。

可奈何,人的兩條腿又怎麽可能跑得過馬的四條腿?

最終,張憲先唐重一步到達了大散關和和尚原,並以馬軍充當步軍不顧死傷的打下了大散關和和尚原。

自此,蜀地的大門便被中軍打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