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 朕會為他改名為李構(第2/2頁)

恰在這時,曲端不知因何原因而突然傳令退軍,並帶著其部人馬立即從宜祿後退。

楊從義探知此事了之後,跟郭進一商量,然後由郭進迂回宜祿包圍宋軍前線部隊。

結果,宋軍前線部隊遭到了中軍迂回包抄,部隊傷亡很大,前線主將楊晟戰死,殘部潰圍而走。

曲端此舉遭到了不少宋將的聲討。

張浚原打算在軍事上倚靠曲端,但曲端的惡劣表現卻使張浚感到寒心,進而張浚對慣喜以下犯上、恃才傲物的曲端產生了極大的反感。

與此同時,得知中軍在東線也發起進攻了的張浚,又突發異想,擬在陜西組織一次大會戰,以牽制中軍,使其東線不能全力南侵危脅南宋小朝廷。

張浚不切實際、急躁銳迸的設想遭到了普遍的反對。

敘州通判王賞向張浚獻上《養威》、《持重》二策,規勸張浚不要輕舉妄動。

張浚付之一笑,不加采納。

張浚召開軍事會議,征求諸將對會戰的意見。

曲端道:“平原之地,有利於敵軍沖鋒,不利於我軍展開攻勢,並且,中國修養已久,銳氣正盛,我軍很難與之爭鋒,我軍應訓兵秣馬,保住現有疆土,然後以蜀中為基慢慢壯大,十年之後,方可談論會戰之事。”

唐重隨後道:“高山峻谷,有利於我軍布陣設防。敵軍雖然驍勇,有重甲鐵騎,但卻不能在山地沖鋒。我們依托嵯峨之險,扼守關輔之地,縱然敵軍重兵來犯,要想爭奪此土,也是絕對辦不到的!”

唐重所說的“關輔”,就是關中平原,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八百裏秦川”,它東瀕滾滾黃河,南依巍巍秦嶺,北有梁山、黃龍山、堯山、嵯峨山、九嵕山、岐山、千山、隴山等組成的北山山系。

唐重所說的“嵯峨”,並非專指嵯峨山,而是泛指北山山系。

宋軍騎兵不如中軍,在狹長的關中平原作戰,確實難以與中軍鐵騎抗衡。

但是,只要扼守北山,宋軍就完全可以居高臨下地控制關中平原。

中軍幾次攻陷長安都不敢久留,就是因為擔心宋軍由北山南下隨時隨地截斷中軍後路或分割包圍中軍的緣故。

因此,唐重“依托嵯峨之險,扼守關輔之地”的意見是極有見地的。

然而,川陜宣撫處置使司的大部分文官幕僚卻認為,曲端的意見過於迂緩,而唐重的意見又過於怯懦。

唐重據理力爭,堅決反對在近期與中軍會戰。

張浚不由急了眼,厲聲喝斷唐重的話,說:“我難道不知道這些?我是看到現在東南局勢危急,才不得不舉行會戰的!”

最後,軍事會議不歡而散。

會後,張浚找來唐重,重申自己舉行會戰的意圖,說:“中軍現在進犯江南,假如發生了意外之事,那我們就將成為大宋的罪人,在這種局勢下,我們應該傳檄舉兵,牽制中原地區的中軍,使其不敢南下。”

唐重不敢強擰張浚的意見,但他知道張浚在離開臨安之時,趙構曾叮囑過張浚:“西部士馬凋弊,看形勢非五年之後不可大舉。”

於是,唐重擡出趙構來勸阻張浚,說:“相公不記得臨行時天子的話了嗎?西部軍隊非五年訓練不可。”

可張浚仍固執己見,反駁說:“凡事不可拘泥,萬一中軍攻到臨安,變生不測,咱們大宋該怎麽辦?那時,唯有統一的西部才是大宋的復興之地!”

唐重聽言,無言以對。

而由於曲端始終堅持自己的意見,堅決反對舉行會戰,張浚便逼迫曲端交出了兵權,將曲端留在川陜宣撫處置使司任參謀。

過了一些日子,有人向張浚進讒言,說曲端的壞話,勾起了張浚的疑心。

於是,張浚清算曲端在彭原店之戰中不出兵接應前軍的罪責,將曲端貶官,安置階州閑居。

不久,張浚再貶曲端為海州團練副使,安置萬州閑居。

與此同時,張浚對涇原軍的高級軍官進行整肅,將涇原軍抓在了他自己的手中。

在陜西舉行大會戰的事最後便由張浚一人定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