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西夏使團(第2/3頁)

於是,唐僖宗封拓跋思恭為夏州(今陜西橫山縣)節度使,賜號定難軍,後又封為夏國公,賜姓李。

從那以後,黨項族拓跋部首領便世代姓李,形成一個以夏州為中心,擁有銀、夏、綏、宥四州地區的陜北藩鎮政權。

宋王朝建立後,夏州節度使李彝殷向宋王朝稱臣,宋朝對其繼續實行羈縻統治。

所謂羈縻統治就是籠絡控制的意思,這是唐宋時期中央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采取的一種統治政策——朝廷在少數民族地區設立特殊的行政單位,任用其酋長或首領擔任地方官吏,允許世襲,保持其原有的社會組織形式和管理機構,除了在政治上隸屬朝廷按時朝貢外,其他事務均自行管理,中央政府一般並不幹涉。

這項政策,說起來並不太好聽,但實際上對於鞏固國家政權、穩定社會秩序、促進民族交流與發展,是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的。

可以說,一直到李繼遷聚集黨項各部起兵反宋之前,宋朝靠著羈縻統治一直牢牢的控制著西夏,控制著河西走廊。

只可惜,黨項出了個李繼遷,他讓宋朝西北邊區政治格局和政治力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甚至改變了宋朝的經濟形勢。

自李繼遷聚集黨項各部起兵反宋,占據了宋朝的西北地區,切斷了絲綢之路(這也導致了宋朝不得不大力發展海上絲綢之路),西夏與宋朝,一直是打了和,和了打,雙方在衡山地區爭了一百多年,始終無法爭出個勝負。

直到宋哲宗親政了之後,啟用新黨章惇為相,對西夏采取強硬的開拓態勢,采用“淺攻撓耕”之積極戰略戰術。

元符元年,平夏城之戰,擊敗三十萬來犯之夏軍,夏軍總指揮小梁太後差點被擒,她棄儀仗更服飾才勉強得脫。

自那以後,宋軍基本控制了橫山、天都山一帶。

元符二年十二月,西夏進誓表求和,遼國也派使者前來斡旋,宋朝迫於當時的形勢同意約和。

趙佶繼位後,啟用變法派蔡京為相,派王厚、童貫率軍西征青唐羌,收復失地,後來宋軍兵鋒直指青海湖。

這引起了西夏高層的驚慌。

西夏急忙發兵,攻擊大宋重鎮會州(後世甘肅靖遠)。

劉法率軍迎敵,擊敗夏軍。

宋夏矛盾迅速激化,開始爭奪橫山地區。

當時,宋朝采取“構築堡寨、步步為營”的戰略戰術。

面對宋軍節節蠶食的攻勢,西夏慌了,因為按照這個趨勢發展下去,西夏必亡無疑,因此,西夏又急忙請遼國出面調解。

天祚帝於是遣使來向宋朝施加壓力,替西夏請求歸還失地,西夏也奉表謝罪,詞極恭順。

趙佶遂同意歸還崇寧以來新占之地。

宋夏又議和罷兵。

可以說,遼國,準確的說是天祚帝,救了西夏一命,否則,西夏可能已經被北宋滅了。

這也是為甚麽,金人攻打遼國和天作地的時候,西夏兩度出兵幫遼軍和天祚帝後來還收留天祚帝的原因之一。

十二年前,環州(後世甘肅環縣)定遠寨大首領李訛移背叛宋朝,寫密信給西夏統軍梁哆,邀其出兵入宋搶掠糧草,夏軍偷偷入侵,圍困定遠寨達二十五天之久,氣焰十分囂張。

趙佶命童貫帶兵出戰。

童貫銜命來到西北前線,立即作出部署,對西夏展開反擊。

不久,熙河經略使劉法率步騎十五萬出湟州(後世青海樂都南),秦鳳經略使劉仲武率步兵五萬出會州,童貫率中軍駐蘭州,策應兩路大軍。

劉仲武至清水河築城,留兵屯守,劉法在古骨龍(青海東都北)與夏軍展開激戰,斬敵首三千級,大獲全勝。

西夏的囂張氣焰被打了下去。

在那之後,宋軍開始蠶食西夏。

到了七年前,也就是宣和元年,童貫以種師道、劉仲武為將,分率鄜延、環慶兩路兵馬出肖關,進擊橫山。

西夏軍大敗,野戰精銳被殲滅殆盡,橫山更是被宋軍全數奪取。

範仲淹、韓琦、李憲和章楶們埋下的種子,終於在徽宗朝時由童貫摘下了果實。

宋朝的橫山攻略取得了完美成功。

這長達幾十年的戰略演變,每一次完善都是宋軍在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所進行的調整和修正,而最終也證明了不斷完善之後的橫山攻略,對於西夏而言就是一次又一次的毀滅性打擊。

宣和之敗後的西夏,其實已經處於亡國邊緣——盡管那時西夏的核心地區靈夏等地未受損失,但是衡山的丟失已經使西夏完全失去了地利優勢和戰略主動權,進可攻退可守的宋軍只需再加把勁,就可兵入興慶府,滅了西夏。

為甚麽說,西夏丟了衡山,就有很可能被宋朝滅了?橫山地區對於西夏真這麽重要?

答案是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