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要麽順從,要麽滅亡

……

府州折家。

折可求將折家的重要人員全都召集到一起。

現在,折克禧、折可同、折可致、折可久、折可規、折可通、折彥文、折彥適、折彥若、折彥顏、折彥野、折知常、折知剛以及歷史上本該已經死了的折可存,全都在祠堂中。

等人全都到齊了以後,折可求將一封信先交給折克禧,然後說道:“此信是折苗苗所寫,信的大概意思是,她在宮中過得很好,中主很喜歡她,將她升為充媛,賞給她很多珍寶、八個宮女,她還說,中主從外面運來了上千萬石糧食,在山東、河北、河南等地救濟百姓,大中收復之地的秩序基本上全都已經恢復,中原百姓很愛戴中主和大中,另外,中主準備一舉收復河北、河東、燕雲,希望咱們折家能為中主所用,再有,她跟中主說,咱們折家有不少女兵,中主希望咱們折家能將折美鳳、折美鸞、折月秀、折月茹、折月芝、折月美以及一都女兵送進宮裏給他充當侍衛。”

折克禧看過信以後,道:“字這麽醜,應該是苗苗那丫頭寫的。”然後將信傳給折可存。

折可求又道:“大宋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被中主納入後宮之中,苗苗被中主納了,也很正常,所以,此信應該是真的。”

折可存看過信之後,有些有氣無力地說道:“此信其實無需鑒別,不管它是真還是假,它能起到的,也只是一個聯系的作用,關鍵應在帶來此信之人身上,他那裏必有中主招攬我折氏的條件。”

去年金軍敗盟南下,雁門索援,折可存受命駐兵崞縣。

後來,崞縣城陷,折可存被俘,押往應州。

金人數勸,折可存皆不降。

不久前,趁著看守松懈,折可存從金營逃了出來,然後逃進大山之中。

金軍本來搜山捉拿折可存的,可是後來,中金開戰,金軍一敗再敗,以至於河東的局勢變得緊張起來,金軍不得不停止搜山,折可存在最後關頭撿了一命。

因此,折可存對救了他一命的中軍有一定的好感。

信慢慢傳到了折知常的手中。

折知常是折彥質的兒子,他是府州折家的一個另類,不習武,習文,是一個標標準準的文人,而且還有些年輕氣盛。

(後來,折知常是南派折氏領袖人物,南派折氏全都廢武習文,折氏也就在那時慢慢沒落了。)

折知常道:“咱們折家世受大宋皇恩,如今大宋遭難,正是我折氏報效大宋之時,焉能與偽中媾和?”

折彥質雖然是折可求、折可存等人的晚輩。

但折彥質的父親折可適是第九代折家將中最傑出之人,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聯軍十萬之眾,那一戰是北宋西北邊境少有的大勝仗。

而折彥質又是第十代折家將中最傑出之人,甚至做到了河北河東宣撫副使之職,是折氏子弟從未達到過的高位。

所以,折知常他們這支,在折家的話語權很重,哪怕折彥質現在因為失黃河而被趙桓貶到海州任團練副使。

折可求之子折彥文,道:“我折氏為大宋戍邊二百載,哪代沒有為大宋戰死之人?所以對得起大宋的任何封賞。現如今,不是我折氏要拋棄大宋,而是大宋自失其國,我折氏數救不得,還損兵折將,進而陷我折氏處於西夏和金國的團團包圍之中,外無援兵,內無積糧,隨時都有傾滅之險,值此危急關頭,我認為,我折氏當慎重選擇,以延續五百年折氏為念。”

(後來,折彥文本想率領折氏奪回府州,可金國想要交好西夏,於是將與西夏有世仇的折氏遷去山東益都,這是折氏東遷的一支,折彥文是這支的領袖人物。)

折知常沖折彥文一拜,道:“十七叔此言差異,大宋雖然遭此大難,但並沒有滅亡,最近有風聲傳來,說康王殿下已於南京應天府即位續存大宋,折氏應該派人與之聯系,商議驅金逐中之計,如能擁護新天子重整山河,才不愧我折氏滿門忠烈。”

折彥文悠悠地說道:“之前趙宋擁兵百萬,山河完整,尚不是遼金之對手,如今山河破碎,精銳殆盡,又有滅遼敗金之大中入主中原,趙宋如何重整山河?”

折知常道:“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折彥文看著折知常道:“夏人恨我折氏入骨,必趁此機會滅我折氏,以報其仇,若無中軍為援,我折氏何以繼存?難道等遙不可期的趙宋救援?”

折知常鏗鏘有力道:“據寨而守,當亡則亡。”

這就是府州折氏目前所面臨的兩難困境——一方面,是折氏堅守了數百年的忠義。另一方面,又是折氏所面臨的稍有不慎就會滅族的嚴峻形勢。

對很多家族而言,這並不難選。

但對折氏而言,這的確是一個兩難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