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六章 相

……

入冬以後,京東路一帶盜賊蜂擁而起,北方各地形勢突然變得嚴峻起來。

這無疑讓本就難過的大宋國,更加雪上加霜。

蔡京一黨趁機吵嚷,白時中與李邦彥名望太輕,擔當不了宰相大任,無力壓服天下,他們呼籲請蔡京重新出山。

宋國現在面臨的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國家沒錢,而且到處都需要用錢。

更為關鍵的是,會搞錢的王黼已經被趙佶拿下了,剩下的白時中、李邦彥、蔡攸等人,溜須拍馬樣樣在行,讓他們搞錢就一塊白瞪眼了。

這不禁讓趙佶想起,當初蔡京在位時,他隨便揮霍的幸福日子,進而動了重新啟用蔡京為相的念頭。

朱勔此時很得寵,當初他父子逼反東南民眾一事早已翻篇,趙佶對他的寵信尤勝從前。

見趙佶有意復啟蔡京為相,跟蔡京一直很親近的朱勔力勸。

於是,宣和六年十二月,趙佶給蔡京寫下一份手詔:“朕執權乘要,以正主道,賦事圖功,責在大臣。比年以來,任非其人,政失厥中,明發怵惕。念我烈考之謨訓,修革蠱弊,庶幾持循,肆命近弼,置司講議。太師致仕蔡京輔朕初,載誕著碩,膚屬閔勞,以官職之事,即安裏閭憲,其言行尚有賴焉。《書》不雲乎:‘詢茲黃朆,則罔所愆。’京可兼領講議司,聽就私第裁處,仍免簽書,毋致勤勞,以稱朕貴老貪賢之美。”

就這樣,蔡京重新出山,兼領講議司,仍領三省事,五日一赴朝請,至都堂治事,又一次登上了大宋的政治舞台。

蔡京第一次任相是崇寧元年七月,那年蔡京五十六歲,趙佶二十一歲。

當時,大宋正面臨著兩條道路的選擇,要麽走改革之路,要麽走保守之路,新黨與舊黨為此展開了激烈的鬥爭。

剛執政不久的趙佶,迫切想有一番作為,於是他毅然選擇了“紹述父兄”即走改革之路,並選擇蔡京作為首輔大臣。

蔡京對趙佶的知遇之恩感激涕零,決心盡死以報。

蔡京上台後,迅速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崇寧變法熱潮,國家面貌很快就煥然一新。

可崇寧五年二月,任相不足四年的蔡京因專權而被趙佶罷相。

當時,蔡京雖然相位已退,但他在朝內精心構築起的人脈關系還在。

因此,僅僅十個月後,即崇寧五年十二月,蔡京便復出,第二次任相。

一直到大觀三年六月,又有不少大臣彈劾蔡京專權,以至於趙佶也開始討厭起蔡京,遂蔡京二次罷相。

那年蔡京已六十三歲,他以為自己從此可以告別政壇了——當時,他雖然已經下台,但仍不斷遭到政敵的攻擊,因此,他被迫離開東京,到杭州居住。

政和二年二月,蔡京忽然接到趙佶禦筆手詔,歷數蔡京之功,並召蔡京回京。

蔡京喜出望外,舉家又遷回東京。

四月,趙佶在內苑太清樓宴請蔡京,讓親王作陪,令蔡京感動不已。

五月,趙佶下詔,令太師蔡京落致仕,三日一至都堂議事。

於是,蔡京第三次出任宰相。

蔡京那次出任宰相,時間長達九年。

那九年,是蔡京人生最輝煌的時期,也是宋徽宗時代最輝煌的時期,甚至可以說是整個北宋最頂峰、最鼎盛的時期。

蔡京第三次罷相,與收復燕雲戰略有關。

趙佶剛開始啟動“聯金滅遼收復燕雲”這一戰略時,蔡京是極力贊成並積極推動的,但後來他的態度慢慢發生了轉變。

蔡京的態度之所以發生轉變,一是因為他對童貫總是越過他單獨向趙佶奏稟不滿,二是因為他意識到了大宋的孱弱以及邊境並沒有做好打仗的準備,害怕冒然挑起戰爭,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後果。

有一次,趙佶在禁中曲宴宰執,酒酣後大家一起泛舟。趙佶忽然發給童貫一張紙片,令他告訴蔡京,請大家對收復燕雲之事進行表態,如果同意就在紙片上簽名。

蔡京拒絕簽名,說:“容仔細面陳,難便書名。”

蔡京對收復燕雲消極的態度,讓趙佶認為蔡京老了,於是讓年富力強又積極支持收復燕雲的王黼代替蔡京。

這裏說一句題外話。

如果蔡京不再次復相,以蔡京此前的政績,他縱然不能成為一代名相,也絕對是一個合格的宰相,不會成為六賊之一。

可惜,蔡京太貪戀權勢了。

如今,蔡京又被趙佶請出來,第四次任相。

這年,蔡京已經近八十歲,已目盲不能書字,足蹇不能拜跪,凡是需蔡京簽署的文件,他皆讓季子蔡絳為之,甚至連上朝奏事也由蔡絳來代替。

蔡絳每次上朝,侍從以下皆迎揖,呫囁耳語,堂吏數十人抱文書以從。

蔡絳的趾高氣揚和耀武揚威,引起一眾大臣的強烈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