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 北遼

……

自從天祚帝離開了鴛鴦濼以後,南京留守耶律淳便與天祚帝失去了聯系。

耶律淳心急如焚,在這種關鍵、這種要命的時刻,一國之君怎麽能杳無音訊呐,這不是取死亡國之道麽!

耶律淳一連派出去了數波哨探四處打探天祚帝的下落,想要找到天祚帝,最好能請天祚帝回來坐鎮,率領遼國軍民抵抗金人的入侵。

結果,打聽來打聽去,關於天祚帝的傳言有很多——有的說他已經被宋軍俘虜了,有的說他已經被金軍俘虜了,有的說他已經戰死在鴛鴦濼了,還有的說他已經逃到西夏投靠西夏皇帝李乾順去了(李乾順,即西夏崇宗,西夏第四位皇帝,他娶了遼國皇室族女耶律南仙,並立耶律南仙為皇後。耶律南仙在嫁給李乾順之前,天祚帝收耶律南仙做義女並封她為成安公主。其實,這就是一段純純粹粹的政治婚姻。不過,不管怎麽說,在名義上,李乾順都是天祚帝的女婿,退一步說,也是侄女婿。)。

總而言之,傳言雖然不少,可是卻沒有人知道,天祚帝到底在哪,天祚帝也一直沒派人來聯系過燕京留守的群臣,讓燕京留守的群臣在心急的同時,又不禁恨得牙癢癢!

耶律淳是遼興宗的孫子,天祚帝稱他為皇叔,他父親就是遼國很有名的前兵馬大元帥耶律和魯斡。

耶律淳留守燕京至今已經十二年,深得民心,因此,燕人都稱他為燕王,又稱他為九大王、覃湘大王。

作為燕京城裏遼國的最高長官,作為皇室後人,耶律淳很為遼國的前途和命運擔憂。

面對眼前亂局,耶律淳其實很想有所作為,可他又感到束手無策。

大遼這個曾經叱咤風雲的草原帝國,現在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這天晚上,耶律淳在王府中自酌自飲,他覺得,惟有酒才能麻醉自己的痛苦精神,才能稀釋自己的無限悲涼。

耶律淳的王妃蕭普賢女輕聲勸說道:“別喝了,郡王爺,酒是穿腸毒藥,喝多了傷身。”

耶律淳長嘆一聲,道:“想不到我大遼二百多年的基業,就這樣毀於一旦。你說,我們這些無能的後人,有何臉面去見先祖?我耶律淳愧對列祖列宗,愧對蒼天,愧對萬民啊!”

蕭普賢女說:“這樣等下去也不是辦法,現在燕京城裏數您輩分高、威望高、職務高,您應該出面召集眾臣商量對策,說不定大家能想出什麽好的主意來。”

蕭普賢女對天祚帝更失望,甚至可以說恨天祚帝。

蕭普賢女曾經受她弟弟蕭敵裏與耶律章奴謀叛之牽連,被天祚帝囚禁在上京。

後來上京失陷,天祚帝又將蕭普賢女囚禁在中京。

前不久,蕭普賢女才趁中京混亂之際逃出了中京,逃回到燕京。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場大變故,蕭普賢女可能至死都是天祚帝的階下囚。

蕭普賢女又說:“現在國家還沒有滅亡,可皇帝竟然找不到了,這不是荒唐嗎?如此下去國運豈能久遠?”

耶律淳點點頭,道:“你說的有道理。”

爾後,耶律淳擡頭望了望窗外,只見窗外夜色茫無涯際,既沒有月光也不見星光,天地之間一片昏黑,濃濃的黑色最讓人感到壓抑,悲涼、感傷、慨嘆、悵惘混合在一起攪拌在一起,湧上了他的心頭。

此時,遼國漢人(南府)宰相李處溫家的密室中,有三個人正在秘密策劃一件大事。

這三個人分是:李處溫、族弟李處能和兒子李奭。

李處溫身材瘦小,短小精幹,雙目炯炯有神,他低聲說道:“我已同蕭幹聯絡好了,都同意擁戴燕王為帝,明天一早,大家都到燕王府去勸燕王登基。”

“大石林牙是個什麽態度?”李處能問。

李處溫笑了笑,道:“就是他最先提出來的擁立燕王為帝,他那完全沒有問題……就是張琳,我還沒跟他說。”

張琳原來也擔任過南府宰相,後來是沈州城守軍統帥,因丟失沈州城池受到群臣抨擊,從此萎靡不振。

天祚帝在離開燕京之前,曾安排張琳與李處溫一同協助耶律淳守衛燕京。

李處能說:“立即去把他請來,今夜就跟他講明,以防滋生事端。”

李處溫點點頭,派李奭去請張琳過來。

不一會兒,又高又胖的張琳就跟在李奭身後走進密室。

張琳一看室內氣氛,就預感到了李處溫在密謀策劃的是什麽事情。

李處溫開門見山道:“我們打算擁戴燕王為帝,你以為如何?”

張琳略一沉吟,說:“攝政即可,何必登基?”

李處溫語氣堅定不容置疑的說:“今日之事,天意人心已定,誰都不能改!”

張琳默然不語。

第二天早晨,李處溫、蕭幹、耶律大石、李處能、李奭、左企弓、虞仲文、康公弼、曹勇義等蕃漢百官、諸軍頭領、僧人道士以及父老鄉親等數萬人,陸續匯聚到燕王府大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