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九章 大兵雲集

……

在軍事改制和擴軍的過程當中,李衍從各軍之中又抽出了一萬精銳,另外將馬六軍、馬七軍、步十二軍、步十三軍並入第一軍。

自此,第一軍擴編到了三萬七千人。

不過,讓人看不懂的是,除了第一營、鐵浮屠、走報機密特種軍、李衍將步十二軍和步十三軍合並一軍成立的“踏白軍”(李縱暫代統制,元仲良為軍政委,咎仝美為副統制,王庶為軍參謀長,余呈、解珍、解寶為統領)以及娘子軍(陳麗卿、扈三娘、方百花、瓊英、梁山玉統帶的兩千五百精銳馬軍,李衍為之起名‘解煩軍’,不過背後都管這支馬軍隊叫‘娘子軍’。‘娘子軍’的名雖然娘,可實力卻不娘,這支馬軍是除了第一營以外的梁山最精銳的馬軍。)以外,第一軍的其他部隊全都沒成建制。

什麽叫沒成建制?

是這樣的。

趁著這次軍事改制和擴軍,李衍陸續將原來第一軍指揮以上的軍官包括一些指揮全都升一級甚至是兩三級調到其它軍隊去了。

李衍這麽做,一來是增加自己對其它軍隊的掌控力,二來是給自己看好的軍官騰地方。

為此,李衍將自己的一眾親衛,像姚興、楊沂中、牛臯、史文恭、蘇定、王貴、張顯、湯懷、姚政、徐慶、寇成、嶽翻、李道、嶽亨、趙宏、王萬、郭進、成閔、解元、王勝、嶽超、呼延通、吳璘、楊政、郭浩、楊從義、王俊等人全都酌情下放暫代指揮(統帶五百人)或隊將(統帶一百人)去了,又以韓世忠、吳玠、劉锜、王彥、張憲的兵練得好(確實是練得好)為由讓他們暫代統領之職(每人暫帶五指揮人馬,另外,考慮到忠誠的問題,韓世忠等人帶的人馬,全都是第一軍的老人,新加入第一軍的人馬,李衍沒讓他們帶,而是給了梁山體系成長起來的將領統帶。)。

統領以上的軍官,李衍沒設,很多指揮甚至連暫代的統領都沒有,竟然由李衍直接指揮。

這麽做,無疑會讓第一軍缺乏靈動性,反應遲鈍,可李衍明知這樣,仍堅持暫時這樣。

一將無能,累死三軍。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一只獅子領著一群羊,勝過一只羊領著一群獅子!

所以,不管兵再精銳,沒有好的將領統帶,也是一群烏合之眾。

通訊系統,不論是人員,還是軍鴿或訊馬,第一軍的全都是最好的。

為了保證第一軍的戰鬥力,許貫忠繼續為第一軍廂參謀長,李衍又將最優秀的參謀如劉子羽全都給了許貫忠成立第一軍參謀部。

為了保持第一軍始終忠於李衍,李衍任命石秀為廂政委,並將朱富培養出來的最優秀的政治幹部全都給了石秀成立政治部,而且放出風去:以後軍官提拔,政治部的意見,是重要參考依據。

在戰亂不休、混亂不堪的五代時期,武人造反的事,頻繁發生,趙匡胤為提防武臣像他那樣皇袍加身,創立了文武分途、以文制武的國策,導致武將地位低下文人的地位無限拔高。

文官領軍,固然少有倚兵自重之心,但在安內的同時,也等於是自廢武功,自尋死路。

李衍自然不能幹這自尋死路的傻事,但也不能不防武將造反,就算他們不造反,只是陽奉陰違,李衍也受不了。

這就是李衍設立政治部和派政治幹部下部隊的原因。

其實,政委等政治幹部就是相當於是監軍,只不過他們不是個體而是團體,而且有組織、有信仰(相信只有李衍才能帶領他們走向美好的未來)、有指導思想——梁山政治部早在呼延灼攻打水泊梁山時就成立了,至今已經成立了三四年,培養了很大一批優秀政治幹部,也推出了比較成熟的政治思想(主要就是忠於李衍和崇拜李衍相結合),還有不少經過實踐的政治推廣手段(像憶苦思甜、學習大都督語錄等等)。

在政治部和大量政治幹部的作用,必定大多數將士都知道李衍、心向李衍。

在這種情況下,那些武將就是有造反或陽奉陰違的心思也不敢表現出來。

另外,李衍接受了孫靜等人提出的“軍銜太簡化了,可能不夠升”的建議,又推出了勛章獎勵體系。

勛章,梁山的人都不陌生,早在成軍之初,李衍就曾頒發過烈士勛章,這次李衍只不過就是參考後世的勛章獎勵體系又推出了立功獎章(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和榮譽勛章。

總而言之,在漢城的這半年,李衍對梁山軍動了大手術,為以後爭霸逐鹿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宣和二年六月,仁川港。

蔡攸指著身後的幾十艘大海船,道:“你要的太學生、匠人、船工、龍骨和物資全都在這裏了。”

蔡攸痛快,李衍也痛快,道:“古董字畫和錢全都給蔡大人你準備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