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勸娶

……

“哦?我說錯了?那你倒是說說我哪說錯了?”

見李衍鼓勵他說,王倫拱手道:“哥哥如果不納這位劉小姐為妻妾,那哥哥就是不義、不孝、不顧全大局!”

“呃……”

李衍愕然道:“我怎麽不義、不孝、不顧全大局了?”

王倫道:“先說不義,這位劉小姐乃是杜遷兄弟、鄧飛兄弟、朱富兄弟、楊林兄弟送給哥哥的,這其中楊林兄弟又是將劉小姐當成見面禮送給哥哥的,哥哥如果不收,不是辜負杜遷兄弟、鄧飛兄弟、朱富兄弟的好意寒了杜遷兄弟、鄧飛兄弟、朱富兄弟心攆楊林兄弟下山嗎?”

“這……”

細想想,還真是王倫說的這麽回事,與不收劉慧娘相比,杜遷、鄧飛、朱富、楊林自然是更希望李衍收下劉慧娘,尤其是剛剛才上山的楊林——如果李衍收下劉慧娘,他們跟李衍一定更親近,畢竟,那樣一來,雙方就多了劉慧娘這根紐帶。

當然,說攆楊林下山,卻也不至於,但要是說阻礙了楊林融入水泊梁山,卻是不假。

王倫又道:“再說不孝,請問哥哥今年貴庚?”

李衍遲疑了一下,然後照實回答:“即將二十有五。”

現如今再隱藏年紀已經沒有必要了,因為李衍水泊梁山之主的地位已經不會因為年紀輕而產生動搖,相反,這還能說明,李衍年富力強,資本雄厚。

聽了李衍的真實年紀,眾好漢全無不愕然!

雖然眾好漢早就知道李衍的年紀不會太大,但他們從李衍的為人處世接人待物方面推斷,李衍怎麽也得有三十了,最不濟也得有二十七八,只不過是長得面嫩一些罷了。

哪成想,李衍還沒到二十五歲!

就連劉慧娘都詫異無比!

劉慧娘暗道:“沒想到此人竟還沒到二十五歲!”

王倫收斂了一下心神,道:“二十五也不小了,常言道,不孝有三,無後最大,哥哥今年已經二十五了,還不娶妻生子,豈不是不孝?”

這條其實有些牽強了。

富家不用賣良田,書中自有千鐘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書中自有黃金屋;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出門莫恨無隨人,書中車馬多如簇;

男兒欲遂平生志,六經勤向窗前讀。

宋真宗的這首詩寫得明明白白,宋朝最有前途的就是讀書人。

宋朝為了廣招人才,一個職位讓三個人來當,理所當然每個人分到的任務就輕了,生活也安逸,另外他們有高薪待遇,卻沒有嚴厲的監督懲罰體系,事實上宋朝的國策還對官員的腐化持縱容態度,即所謂的“刑不上大夫”,就是說官員犯了法也不會有過重的刑罰,所以金榜題名就成了很多人一生的奮鬥目標。

男人們為了能專心考取功名,就先把結婚放在一旁,因為只要是考上了,就什麽都有了。

科舉考試永遠是極為激烈的,畢竟只有少部分人才能考上,大部分人三四十歲都很難考上。

因為男人都忙著考試,所以就成了後世所說的剩男,等到娶老婆的時候有些人都已經有白頭發了,所以宋朝的夫妻,很多丈夫都比妻子大一二十歲。

據陳師道《後山詩話》記載,有個杭州舉子中第時已經年過七十歲,友人風趣地祝賀道:

應是窮通子有時,人生七十古來稀。

如今始覺為儒貴,不著荷衣便著誹。

這個七十歲的舉子並不是唯一的一個,在宋高宗時,有個叫陳修的七十三歲才登科中舉,同樣“尚未娶”。雖然已經中舉了,但是七十三歲的年齡,哪還有結婚的心思啊。望著自己的一把白須,長籲短嘆吧。

不過此人考了一輩子,文章倒是寫得不錯。宋高宗對他的文章非常認可,了解到他如此潦倒之後,宋高宗“乃詔出內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貲奩甚厚。”。一時被傳為“佳話”,有好事者大開玩笑:新人若問郎年幾?答:五十年前二十三。

司馬光在講到婚齡時,曾說:“男不過三十,女不過二十耳,過此則為失時矣。”

如果按照司馬光的男人三十未娶,女人二十未嫁就是“剩”這個標準來看的話,宋朝十個男人中就有兩個是“剩男”。

所以說,不到二十五歲的李衍未娶,在這個時代是很正常的。

王倫之前是不知道李衍這麽小,才把這條加上的。

如今開弓沒有回頭箭,王倫只能硬著頭皮接著說:“哥哥無弟兄、子侄,父又早逝,全家皆靠哥哥一人傳承香火,當早早結婚生子延續李家香江,此乃大孝!”

這麽說倒也勉強,反正李衍要的只是借口、台階,不是辯倒王倫,自然不能揪著王倫辯論。

李衍主動道:“那我又如何不顧全大局了?”

王倫一拜在地,道:“求哥哥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