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務實

其實不管是在那個國家,除非是個別天才,想要出人頭地,大部分時候都是要論資排輩的。

之所以是“大部分時候”,是因為在某些特殊時刻,這個論資排輩的過程會變得非常簡單,這就是所謂的“時勢造英雄”。

很明顯的一個事實,美國立國已經超過了一百年,現在階級已經開始固化,哪怕陸軍軍事學院的畢業生,想要在軍中嶄露頭角也不容易,但是在清國不一樣,如果嚴順回清國造反,那麽清國就處於改朝換代時期,這時候秩序不會起主要作用,新的利益集團會取代既得利益集團,今天的一個大頭兵,說不定就是明天的將軍,這就是所謂的“從龍之功”,早一天加入,就會早一天得利,如果不是李牧在美國枝繁葉茂,那麽李牧都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李牧對另一個時空中的“島鏈”印象深刻,所以在李牧的設想中,不管是琉球還是呂宋,甚至是日本,都應該在華人的視力範圍內,也就是說,所謂的“第一島鏈”,應該是華人對抗西方社會的第一道防線,而不是西方社會用來封鎖華人的工具。

這個設想看上去很難實現,實際上不一定,琉球在白起和潘廷珍的控制下,呂宋在林向海的控制下,日本的德川立言只是李牧控制日本的工具,李牧已經打下了堅定地基礎,未來,就看清國的有識之士能不能把這些因素整合到一起。

或者說,就看嚴順在這個基礎上,能做出什麽樣的成就。

當然了,要給嚴順創造更好的便利條件,還需要華盛頓的配合,李牧為此到華盛頓找阿瑟,希望能得到太平洋艦隊的支持。

阿瑟最近正在為《詹姆斯·布萊恩法案》和國會進行角力。

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當阿瑟向國會提交《詹姆斯·布萊恩法案》之後,贊成通過的大部分都是共和黨人,而反對通過的,卻大部分都是民主黨人。

這不難理解,從亞伯拉罕·林肯開始,共和黨已經連續執政二十年,二十年來,共和黨在聯邦各級政府中一直占據著絕對優勢,民主黨的勢力卻被一再壓縮,共和黨作為既得利益者,控制著聯邦政府的方方面面,以前共和黨人反對文官制度,一部分原因是大部分共和黨人對於局勢並沒有清醒的認識,還認為共和黨可以一直壓制民主黨,所以對文官制度不以為然,另一方面當然也和海斯的操之過急有關,如果海斯上任時沒有那麽急迫的因為拉攏盟友向民主黨過多讓步,那麽共和黨也不可能一味拆台。

現在情況不一樣,二十年來,國民對於共和黨的厭倦在加深,民主黨不僅在南方州卷土重來,好幾個原本共和黨的票倉也出現動搖,大部分共和黨人開始認識到,如果共和黨不主動求變,那麽遲早有一天,共和黨會喪失通過南北戰爭爭取的民心,將總統位置拱手相讓。

這種情況下,努力求變就成了大多數共和黨人的共識,而很明顯《詹姆斯·布萊恩法案》是個突破口,人人都知道政黨分肥制遲早要結束,最起碼要表面上結束,既然這樣,共和黨為什麽不用主動結束政黨分肥制,來爭取選民更多的好感呢?

同樣的道理,民主黨希望結束政黨分肥制,但是希望能在民主黨手中結束政黨分肥制,所以阿瑟主動提出《詹姆斯·布萊恩法案》,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是並不符合民主黨的利益,所以更多的民主黨人反對《詹姆斯·布萊恩法案》。

是的,這就是民主,別說什麽利國利民,兩黨執政最大的弊端是政策沒有延續性,只看重短期利益,不會注重長遠,因為誰都不知道,誰能贏得下一個任期,那麽考慮長遠就是為他人作嫁衣裳,選民不會理智分析,他們也只看重眼前利益,誰在任期內能給他們帶來更多好處,他們就把選票投給誰,至於政策——

抱歉,二十一世紀,還有很多美國人認為地球不是平的,因為如果地球是平的,那麽貓就會把所有的東西都推下去。

這個結論是正確的,但是論據——

好吧,只能說美國人真可愛。

二十一世紀的美國人都這樣,就別指望十九世紀的美國人有多麽理智了,美國是個狗都能當選市長的國家,這不是開玩笑而是事實,雖然有點荒謬,但是也能客觀反映出,民眾對於領導的態度。

對於美國來說,阿瑟提出《詹姆斯·布萊恩法案》絕對是件好事,所以《詹姆斯·布萊恩法案》在參議院第一次表決就獲得通過,但是在眾議院,《詹姆斯·布萊恩法案》卻遭遇阻力,接連兩次表決,《詹姆斯·布萊恩法案》都沒有獲得通過,所以阿瑟見到李牧之後,馬上就向李牧提出了這個問題。

“通不過我也沒辦法,我不是參議員,也不是眾議員,我已經盡可能的在幫你了,你應該去和民主黨籍的議員們吃飯,而不是讓我幫你想辦法。”李牧才不會自找麻煩,四年後李牧還不知道要支持誰呢,所以這時候李牧最好的選擇是隔岸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