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圓明園

人生四大喜分別是: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李牧買到美國這麽長時間以來,幾乎遇到所有的華人都非常親切,這種親切是真正發自內心的,並不是流於表面的客套寒暄。

如果不是因為特殊原因,這個年代的華人是絕對不會主動背井離鄉,來到離家萬裏之外的美國的,所以在美國的華人對於“他鄉遇故知”這一點理解的特別深刻,因為所有在美國的華人都清楚,他們只有抱團才能活下去,想要活得更好,就只能抱得更緊。

所以不僅是李牧,在美國,幾乎所有的華人在遇到華人求助時,總是會竭盡全力的盡可能提供幫助,絕對不會推辭。

駿馬集團成立之後,華人們的日子一天天在變好,很多華人也漸漸把這種慷慨向更多人分享,受助者的範圍也不再僅限於華人群體,這也使得華人的整體形象越來越好,他們為人和善,慷慨大方,富有正義感,甚至在駿馬鎮和闊濱鎮,去年一整年的刑事案件犯罪率居然為零,這在當下的美國是極其罕見的,在全美這都是獨一份兒。

也因為長久以來的養成的習慣,所以李牧在面對所有的華人時,總是表現的特別寬容,即使是偶爾嚴厲,那也是刀子嘴豆腐心。

李牧看來這種寬容很正常,畢竟不管是李牧多有錢,那也只是事業上的成功,在人格上,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所以李牧到目前為止,心中的等級觀念其實並沒有那麽的強烈。

至少和這個年代的所有人相比,李牧的等級觀念都是最淡的。

對於這些遠道而來的清帝國參展商,李牧也想盡可能提供幫助,至少能讓他們在異國他鄉能夠感受到哪怕是一絲絲溫暖,所以李牧的打算是,當獨立百年展覽會結束後,不管清帝國帶來的展覽品剩下多少賣不出去,李牧都會給他直接包圓。

這也可以勉強算是投資吧,畢竟再過上百十年,這些就目前來說能稱得上是廉價的盆盆罐罐都算是古董。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我本將心付明月的時候,明月總是喜歡照溝渠。

所以當這兩名翻譯知道李牧會說漢語,而且還是標準的京片子之後,兩名翻譯的表情極其精彩,他們先是一臉愕然,然後又是一臉古怪,最後居然匆匆忙忙施了個禮之後丟下李牧轉身就跑。

這是怎麽回事?

為什麽是一臉見鬼的表情?

咱們都是黃皮膚黑頭發好不好,怎麽看我也不像是“鬼佬”啊?

李牧一頭霧水,不明白那兩個翻譯為什麽會這樣。

稍頃,一名頭戴頂戴身穿官袍的中年人急匆匆而來。

原諒李牧的孤陋寡聞吧,李牧實在是分不清楚清朝的這些琉璃珠子,還有胸前的補子到底都是些什麽含義。

“這位先生,怠慢了。”中年官員的表情也復雜,看向李牧的目光不自覺的帶上了幾分審視。

這種帶有審視的目光其實是讓人很不舒服的,雖然大部分的含意是疑惑,還有一部分的含義是居高臨下的鄙視。

對的,就是鄙視。

雖然李牧不願意承認,但這種目光就是這種意思。

還是那句話,這個年代的華人,如果不是有迫不得已的理由,誰都不會背井離鄉,畢竟是人離鄉賤嘛。

李牧雖然是西裝革履,而且還都是手工定做的,從頭到腳都價值不菲,奈何在很多清國人眼中,這不是華人的傳統服裝,所以穿的再光鮮也就有了幾分“洋買辦”的味道,這個職位是被時下很多清國人所鄙視的。

“忙你的吧,我們只是來看看。”既然面前這人有了成見,李牧也就不想和這人多費話。

說實話,單從資格上來說,恐怕李牧面前的這位清國官員還真沒資格和李牧搭話。

“這位先生留步……”清國官員還想套套李牧的底,自然不肯讓李牧這麽輕易溜走。

已經回到李牧身邊的梅森擡手,用堅定的眼神和門板似的身材攔住了清國官員的去路,根本不讓他靠近李牧。

清國官員這才愕然發現,原來面前的這大胡子威猛洋人居然是剛才那小孩的手下。

確實是小,李牧雖然一直想要裝成熟,畢竟年齡在那兒擺著的,人常說嘴上沒毛辦事不牢嘛,華人講究三十而立,在很多人眼中30歲以前都是小孩。

李牧才不關注被隔開的清國官員會怎麽想,隨手拿起一個看似是青花的盤子,讓初雪鑒定下成色。

真的得找初雪鑒定,別看初雪年齡也不大,但自幼生在王府,見識方面自然是不用說,王府內用的東西那肯定都是精品,耳濡目染之下,初雪的眼光還是很不錯的。

其實你要讓初雪說出個123來,初雪也說不出來,這就跟溥儀當年建國之後重遊故宮一樣,看到故宮裏的陳設,溥儀隨口就能挑毛病,比如這個花瓶擺這兒的擺法不對,這幅畫是贗品不是真品,等等等等諸如此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