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對鹽商動手(第2/2頁)

聽到陳越這個問題,馬名錄頓時苦笑了起來。

大明所有鹽區每年產差不多有300萬引,其中揚州一府產鹽就達70萬引。按照綱鹽制,這些鹽都按照官鹽銷售的話,每年鹽稅就達上千萬兩白銀,而實際上朝廷每年征收的鹽稅也就一百余萬兩,到了崇禎年間鹽稅更是每況愈下,很多時候連一百萬兩都達不到。

這麽多流失的鹽稅到了哪裏?當然是進了鹽商們的口袋,而鹽商們要想安穩做生意,自然要打點各級官員,不管是鹽運使司的官員,還是地方府縣的官員,都從鹽政上獲利不淺。就是馬名錄這個知府,每年收取的鹽商們的禮物也不在少數。

“侯爺您志向遠大,可下官就擔心事情最後鬧到不可收拾,眼下大明正是多災多難的時候,朝廷還指望著兩淮的鹽稅,可萬萬動蕩不得。”馬名錄最後嘆道。

“馬府尊放心,本侯不是要對付所有鹽商,也不是非要把整個兩淮鹽政弄亂,既然本侯拿到了江家走私鹽的證據,就不能不聞不問。”陳越微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