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黃得功的決定

和“悠閑”的崇禎相比,陳越要忙的多。崇禎帶著大臣們上了岸,卻把征伐黃得功的事情統統留給了他,這是對他的信任,但給他的壓力也很大。

黃得功駐守儀真,雖然是一座江邊小城,可卻擁有近兩萬大軍。自己所有軍隊加起來不足一萬,要攻擊兩倍的敵人,這種壓力不可謂不大。

雖然連戰連勝,讓平南軍上下信心百倍,並沒有把敵人放在眼裏。可是陳越卻還是謹慎無比,因為他知道自己的斤兩,還沒有到可以藐視任何敵人的地步。

畢竟自己的軍隊只有對方的一半,又要主動進攻敵人。這種攻堅戰不好打。

戰爭從來都是一件復雜的事情,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糧草武器軍械,天氣氣候變化,軍隊的士氣,乃至地理條件等等。也就是說的天時地利人和。從來不是一拍腦袋說打就打這麽簡單,打仗,從來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

而戰鬥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通過打敗高傑和劉良佐聯軍,平南軍的士氣已經到了頂點,其善戰的威名也傳遍了兩淮,想必也傳到了黃得功軍中。也許黃得功此刻的心情無比的忐忑,正處於矛盾之中。

打敗了高傑和劉良佐,陳越已經樹立了自己的威嚴,平南軍也在江北取得了很高的口碑。把皇帝從百萬闖賊手裏救出,不遠數千裏護送到南方,然後打敗了叛亂的強敵,在加上軍機良好從不擾民,這些天來,平南軍的威望口碑迅速傳揚,在百姓心中已經可以和前宋“凍死不拆屋,餓死不擄掠”的嶽家軍可比。

這種威望有助於陳越將來在揚州迅速立足,掌控江北的局勢。所以現在對陳越來說,繼續攻打黃得功立下更多的功績已經沒有必要。

在陳越的印象裏,另一個時空的黃得功很英勇也很忠心。他是江北四鎮中唯一沒有投降滿韃血戰而死的將領。當然高傑也沒有投降滿韃也死於北伐,可是他死於自己的自大,死於自己人的手裏,根本無法和黃得功相比。

所以對黃得功,陳越不想趕盡殺絕,而是想著保留這麽一支尚有戰鬥力的軍隊,和自己的平南軍相互扶持,共同抗擊北方的強敵。

按照歷史,再有不到一年的時間,滿韃就會大兵南下,留給自己招募訓練軍隊的時間已經不多,只靠自己的力量,陳越無法保證能夠擊退滿韃守住南方,所以,現在必須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

以黃得功另一時空的名聲來看,這是一個可以團結的對象。

所以,在積極做好戰鬥準備的同時,陳越也向崇禎請令,請求派出使者,說服黃得功放棄福王。總是同室操戈,並不是大明的福音。

對陳越的分析判斷,路振飛和王寅也同意支持,王寅甚至對陳越的大局觀極為贊賞,在崇禎面前多次美言。於是崇禎便寫了一封手詔,叫來揚州知府馬名錄,命令他派人前往儀真,給黃得功傳旨。

揚州推官湯來賀自告奮勇,要親自帶人去儀真,說服黃得功來降,崇禎嘉勉了他一番,便令他出發了。

……

儀真,古稱真州,這是一個靠近長江的小縣城,附屬於揚州治下,如今是黃得功大軍的駐地。

在擁立福王到達浦口之後,因為對崇禎活著的態度曖昧不明,黃得功不像高傑劉良佐劉澤清三人那樣受福王和馬士英的信任,福王在南京“登基”之後,黃得功也只是爵位提了一級,成為了靖南侯,要知道在福王沒有登基之前他已經有了靖南伯的爵位,地位遠在高傑等人之上。

因為不信任,馬士英不敢帶他到南京幫助福王登基,也不敢讓他參與攻打崇禎船隊,生怕他會臨陣倒戈。

於是黃得功便被打法到了儀真,駐紮在了長江邊。只要黃得功肯老老實實呆在儀真,對於福王來說就是一種助力,因為在擁立表上有黃得功的簽名。而黃得功的兩萬軍隊在江北也是一支非常強大的力量,正是有這支力量在,很多地方官員不敢明目張膽的表示支持崇禎,而是在情況不明之下選擇了中立。

而對現在的黃得功來說,他也陷入了兩難的選擇中,到底是該繼續支持福王,還是轉過頭來拜在崇禎這個“老”皇帝的腳下,黃得功在猶豫著。

馬士英多次給他寫信陳明厲害,告訴他既然已經選擇了支持福王,在崇禎眼裏就已經是叛逆的罪人,從古到今逆臣哪裏有好下場的!所以擺在黃得功面前的只有一條路,就是跟著福王一條道走到黑,支持福王做皇帝幹掉崇禎!

雖然知道馬士英說的有道理,可黃得功卻過不了心中的坎。在他看來,既然崇禎還活著,既然大明的皇帝在,福王就已經沒有了登基的理由。天無二日民無二主,大明如何能有兩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