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順風郵局

正相反,如果有了他們的默許和容忍,對自己的計劃還有益處呢,比如說去揚州管轄的其它村鎮開辦學堂和醫館。

洪濤從淺予齋的開辦中受到了啟發,光辦學堂名聲不容易打響,要是把學堂和醫館放到一起弄,必須有促進作用。

而且吧,還可以讓王十八和新軍裏的軍醫和護士給孩子們教授醫學知識,想必家長們不會反對。和太醫免費學本事還不樂意,那就活該受窮,窮死你!

說幹就幹,先把這個消息帶給遠在明州的王十七,讓她那邊也別閑著,收攏舊部繼續開業,也打著淺予齋的名頭,學堂和醫館一起辦!

再抽空去濟州島一趟,除了看望特裏公主,順便還得招募受過醫療培訓的新軍護士。當初疏散的時候,大部分有技能的新軍都被送去了濟州島。看來古人說的真對,閑了置忙了用!

其實兩淮修河制置使帶來的改變遠遠不止人們看到的這些,臘月初,在明州的很多外地商人突然湧向了一家名為順風郵局的店鋪,車載人扛的把一箱箱銅錢送進去,不久又笑逐顏開的拿著幾張小紙片出來了。

“郎兄,這麽做欠穩妥,那可是你半年賺的所有錢,交給外人運送萬一出了紕漏,豈不白忙了。”

也不是所有來郵局的商人都進去用錢換紙片,還有很多是陪著朋友來的,打算親眼看看這個郵局到底是什麽玩意。

“怕個卵,別人能用我就能用。沒看櫃台外面貼的告示嘛,只要匯款憑證在手,少一文錢郵局包賠。即便憑證丟了,也可以儀仗暗語把錢取出來,憑證和暗語缺一不可,這主意真高明!”

辦理完業務的商人把手中的小紙片遞給同來的朋友,還拍了拍手,無錢一身輕啊。往年這個時候最發愁的不是如何千裏迢迢趕回家鄉過節,而是一路上該怎麽保住錢財別丟失、別被搶。

有了順風郵局在憂愁全沒了,要是再舍得花點錢雇輛順風鏢局的駙馬車,那回家的路就不再是苦難,而是享受。

“可惜我家在成都府,沒有郵局也沒有銀行,連鏢局都沒有!難不成我們蜀人就該受累挨搶,可惱之極!”

看著手中那張寫滿了鬼畫符的紙片,商人的朋友心裏很不平衡。以前順風鏢局、順風郵遞的便利享受不到也就忍了,現在順風郵局還是沒有去蜀地的業務,這不是欺負人嘛。

“誰讓蜀道難呢,人家順風鏢局和郵局也不是長了翅膀能飛,那麽難走的路如何進出?走走走,今日小弟做東,請大兄去風雪樓一聚。聽說樓裏又來了幾個西域胡女,歌舞雙絕,嘿嘿嘿……”

這並不是順風郵局第一天開業,從十月初就有個傳聞在明州商人之間流傳,說是大名鼎鼎的順風郵遞要增加新業務了,不光再幫著傳遞家書,還能異地匯兌。

這是個新鮮詞兒,大概意思就是說有人在明州往順風郵局裏存一筆錢,然後拿著郵局給的匯票、記清楚互相約定好的暗語,就能去另外一個有順風郵局的城市把這筆錢取出來。

手續費還是要的,但和方便性和安全性比起來不值一提,誰願意帶著一大筆錢上路呢。不過話又說回來了,誰又敢保證順風郵局能兌現承諾呢?要是郵局出了問題,存了錢的商人恐怕比遭遇劫匪還慘。

抱著這種疑慮,大多數商人都在觀望,準備看看有沒有第一個吃螃蟹的。這個人很快就出現了,是位來自涼州的毛線商人。

產自甘涼路的毛仿品在南方沿海地區非常暢銷,這裏的冬天穿毛衣最合適,既不臃腫又能保暖。

賣完了毛線,涼州商人覺得趁著年節期間帶點絲綢回去還能賺一筆,可手頭的錢款不太充裕,咋辦呢?

正好明州的順風郵遞改成了順風郵局,不光能送信還可以異地存取款,只要兩地都有順風郵局或者銀行。

作為一名涼州商人,湟州銀行的名號必須知道,也必須相信。這家銀行自打開業至今,不管是發行新幣還是農業貸款,從來沒失信過一次,比當地官府的信譽還高。

既然有湟州銀行參與,涼州商人啥顧慮都沒了,馬上給家裏人去信,讓他們把錢存入湟州銀行,然後再把匯款單通過順風郵局送過來。

一個半月之後,涼州商人就從明州郵局裏如數拿到了家裏匯來的錢款,當面付給原本不太相信的明州綢緞商,再雇上三輛順風鏢局的箱車,帶著絲綢和對生活的曲線憧憬,美滋滋的返回涼州發財去了。

其實這位涼州商人並不是順風郵局聯絡好的活廣告,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應該是明州的錢家,不承想半路殺出個程咬金,把錢家的風頭給搶了。

不過廣告效應比錢家來做一點都不次,在明州、杭州、台州一帶做買賣的甘涼路商人很多,既然老鄉成功了,再加上對湟州銀行的信任,明州郵局的業務量立刻就多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