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還是老一套

“臣以為南京城內漢軍八營作戰不利才丟失了城池,南人弓甲犀利向來有之,此賊不過是運氣好罷了!”聽到皇帝的問題立刻有人站出來回答,看他的位置在左手第二,官職應該不低。

出列的人叫耶律軫,五院部夷離堇,官拜北院大王。這位契丹貴族向來不太喜歡漢人,更不喜歡皇帝優待漢人的政策。往常是沒抓到把柄不好說,借著這次析津府的事兒終於能出口氣了。

用最簡短的話介紹一下契丹貴族的構成,省得大家一邊看書一邊查百度。契丹族群由五十三個大小部落構成,其中叠刺部、乙室部、六奚部最大,剩下像品部、五國部等等四十九個都是小部落。

叠刺部就是耶律阿保機的部族,大遼建國後皇帝的部族也水漲船高越發展越大。太大之後就非常不好管理,幹脆一分為二,成為五院部和六院部,於是契丹大部族就從原來的三個變成了四個。

大部族都有夷離堇為頭領,漢話就叫大王。五院部的夷離堇稱北院大王、六院部的頭領稱南院大王、乙室部叫乙室大王、六奚部叫奚部大王。小部落以詳穩為頭領,漢話翻譯過來就是將軍的意思。

每個部族還都有一套管理體系,就像是個小國家。大王府下面設有左右丞相、太師、太保、太尉、司徒、節度使司等等職務,詳穩下面也會有石烈、彌裏等官職。

石烈和彌裏其實都是行政區域劃分,石烈就相當於宋朝的縣,彌裏差不多就是宋朝的鄉。在契丹部族裏,這兩個官職不僅僅是縣長和鄉長,還是統軍作戰的中低層官員。

這就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本質差別,文官和武將分的不是特別清晰,上馬就是將軍,下馬接著當縣官。

這套官制並不是遼國政府的官職,而是部族內部的,有點像滿清八旗內部的旗主、佐領職務,保不齊滿清八旗就借鑒過契丹制度也說不定。

“……可有對策!”耶律洪基擡眼皮看了看右邊的南面官,發現沒人打算站出來和耶律軫對噴,心中稍微安定了點,要是在這時候契丹族和漢人對立起來麻煩就更多了。

“臣願率本部兵馬先打頭陣!”耶律軫一看沒人出來反對自己立刻渾身舒坦的不得了。

假如這次自己能把析津府打下來,那戰後是不是該給漢人這麽高地位的政策就得再好好議議了。一想起幽州這邊的繁華生活有可能重新歸於契丹貴族統領,他覺得這個險值得冒。

“也好,就由耶律軫打頭陣,蕭乙都帶領本部兵馬助之。”看到沒人反對也沒人提出其它建議,耶律洪基拍板做出了決定。除了耶律軫統領的五院部三萬兵馬之外,又加上乙室部的兩萬。

這個決定看上去挺平常的,但其中還包含著其它的意義。五院部和乙室部對自己推行的漢化政策最抵觸,反對之聲也很高。

讓他們打頭陣不管輸贏對皇權都沒損失,贏了也是慘勝,手裏兵將不多說話就不夠硬氣。輸了就更好辦了,以後還有臉說三道四嗎?

政治這個玩意渾身上下都發散著惡臭,一舉一動都是苟且,放到太陽下面就沒法活。哪怕看著光明正大,也不過是冰山一角,沉在下面的依舊是肮臟。可它卻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每個人還都離不開。

別看耶律軫和蕭乙都都不願意讓漢人和契丹人平等,但對漢人工匠的能力還是認可的。開戰之前特意找來幽州漢人工匠,讓他們就地砍伐樹木做了幾十輛攻城車,或者叫大盾牌。

敵人不是弓弩犀利嘛,還站在城上射擊,自己的軍隊仰攻肯定吃虧,這些盾牌車就是用來對付弓弩的。兩寸多厚的木板要是還能被射透,這個仗也就別打了,回去勸說皇帝投降吧。

等了好幾天,城墻上的冰都快有一寸厚了,始終不見遼軍前來進攻。洪濤有點不耐煩了,生怕兩國私底下達成了什麽不可告人的協議,把自己、趙傭和這幾萬新軍當成棄子。

這種可能真不是沒有,只要利益足夠大,皇帝能把爹娘老婆孩子都舍了,一個六皇子有啥不能舍的,又不是沒有別的兒子。

突然聽到嗚嗚的牛角號聲,洪濤仿佛聽到了天籟,一骨碌爬起來玩命往城墻上跑,還沒跑到地方又聽見了震天動地的罵聲。

罵自己是烏龜王八不是男人之類的,和西夏人那套差不多,就是詞匯量稍微多一些,罵的也略顯花哨了點,由此可見遼國的漢化程度確實比西夏高。

“又來了,阿速死力,你們打仗之前都這樣嗎?”半路遇上了同樣往城墻上跑的阿速死力,洪濤喘著粗氣還有心情打趣呢。

“博士莫怒,小人願帶領族人出城迎戰!”阿速死力獲得信任的時間比溪羅撒、訛力命都短,倒不是洪濤迫於情況蘿蔔快了不洗泥,而是他真賣力氣和契丹人割斷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