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都是火種

孩子們的生活情況洪濤基本都能通過山川督察院的情報系統在事後得知,但也僅僅是得知,絲毫不能幹預。

朝廷的禁軍打仗為啥總是特別死板,明明能贏的戰役有時候輸的不明不白?其中有個重要原因就是前方將領要依照皇帝和樞密院的意圖排兵布陣,甚至是拿著提前擬好的聖旨排兵布陣,絲毫不敢改動。

這種方式並不能說完全錯,甚至還挺超前的,和後世的信息化戰爭模式有一拼。但它需要極強的通訊技術手段支撐才好用,在沒有網絡、衛星、無人機的古代,能打贏才怪。

同樣道理,當地是什麽情況自己一無所知,既然把孩子們撒出去了就別再試圖方方面面遙控,讓她們自己發展比較合理。自己需要做的只是根據實際情況調配系統資源、管控系統風險。

元豐十年的春天來的比較早,剛剛三月氣溫就突然回升,蟄伏了一冬的人們也像小蟲子似的紛紛鉆了出來,富貴人家去河邊看柳、農戶則是耕牛遍地走。

最先熱鬧的地方依舊是河邊的造船廠,隨著河面的冰淩開化,船匠們把覆蓋了一冬的稻草和防雨布從船身上揭開,讓陽光直射給木料加溫祛濕。

第二艘和第三艘州級武裝貨船都已經下完了龍骨,肋條和船板也在木工作裏趕制了一冬,現在需要做的就是運過來往船身上裝。

這是溫家三個兒子想出來的新式造船術,既然每個工件都是有標準尺寸的,就不用非守著龍骨一件一件加工再一件件安裝,幹脆先在工棚裏統一造出來再集中安裝,這樣可以節省至少三個月的工期。

尺寸不對咋辦?只要確定龍骨尺寸是對的,任何一個部件的尺寸不對就說明有人做錯了,沒有第二種可能。接著就按照部件上的工號查吧,誰做的、誰審核的一目了然,該誰負責誰負責。

這套管理辦法是洪濤提出來的,算是給溫家的造船流水線拾遺補漏。兩種新式思維一綜合,以後造船的速度還能加快,可以在不增加人手的情況下同時開造更多的船只。

“老人家,身子骨可還硬朗?”看著兩艘船用肉眼可見的速度長出肌肉和皮膚,洪濤對工期不擔心了,轉而對溫家人和這百十號船匠的未來開始操心。

把他們分散到各地繼續為海商們建造新式大海船不太可能,除了湟州號上的水手之外還沒人會駕駛這種西式混合帆船,那也就沒人願意造。

讓他們跟著王浩回漳州發展吧,這些船匠只有一少部分是漳州人,剩余的全是從廂役和工程兵裏抽調來的,背井離鄉去那麽遠的地方不是個小事兒,人家樂意不樂意還得兩說著。

要是全散了再聚起來可就難嘍,這事兒不光要問問王浩的意思,還得聽聽溫家人和船匠們的想法,光自己覺得合理沒用。

“讓侯爺費心了,老漢我一頓能吃三大碗白米飯,除了腿上有些風寒之外,再幹幾年沒問題!侯爺放心,就算老漢幹不動了這裏還有大牛三兄弟,他們都是侯爺的徒弟,就和兒子一樣使喚,誰敢說個不字就別想入祖墳。等到天氣能使船了,家裏還有幾個小孫子要上來學手藝,人手不會缺!”

溫老爹的身子骨確實不賴,說話中氣十足,像他這樣一輩子不閑著的老人,只要還能吃得下飯一般就不會有啥毛病。一旦哪天吃啥啥不香,兒女也就該準備準備等著給老人送終了。

“可惜啊,朝廷建完這三艘船就不打算再建了,本官過幾個月也要離開此地,所以想問問老人家以後有沒有什麽打算。”

溫老爹越是充滿幹勁兒洪濤心裏就越苦,好不容易把造船廠弄起來,剛走上正軌,還得親手拆了它,這種邁三步退兩步的事兒最讓人心煩。

“侯爺要走?……老漢能不能問問您打算去哪兒上任?只要那地方有河,咱家就跟著大人一起走,離開了工坊我們的手藝豈不是白費了!”

一句話就讓溫老爹從烈日炎炎墜入了冰窟窿,他比誰都明白新式大海船的工序和原料供應,光靠船匠們造不出來。

防水防腐的瀝青油、緊固船體的鋼螺栓、拼接桅杆的銅箍、升降帆具的銅滑輪、舵輪的升降和操作變速箱等等一系列零部件全要靠其它工坊制造,還有那些帆布,缺少了誰都不成。

“這就是本官今天想和您商量的事兒,去哪兒上任現在還不確定,甚至能不能上任都不一定。您來這裏有兩年了吧?應該也知道本官在朝中和同僚矛盾頗深,一旦離任此地怕是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各工坊能否存留下來也不好說。大牛、二虎、三豹是本官的徒弟不假,也正是因此才不想讓溫家一起遭難。與其到時候不得不走,不如現在先琢磨個退路,這番話老人家可否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