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多事之冬

又是一年初冬來臨,去年這個時候府城裏淒風慘雨,到處是新軍和衙役在抓人,弄得百姓惶恐不安。

今年知府大人終於消停了點,應該能好好貓個冬了。但是府城裏的百姓再次失望了,知府大人不折騰,可附近的農戶要折騰。

河北路,尤其是大名府附近,主要的農作物有三種。最多的是桑樹,這玩意比較抗造,旱點澇點都不怕,只要蠶蟲不得病,生絲的產量基本靠譜。

第二多的就是水稻,後世北方吃面、南方吃米的習慣在宋代還沒完全成型,北方的主要糧食是小米,其次才是小麥。但河北兩路河流遍布,水田相對也多,水稻比小米的畝產量高,種植的農戶就多。

第三多的原本是小米,現在成了白疊子花。雖然種植新作物有很大風險,但架不住府衙給優惠政策和貸款,大著膽子試試的農戶也不少。尤其是產量不高的旱地,左右也沒啥指望,不如試一把。

古人不是雲了,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這一試還真成了。白疊子花、水稻和小米的收獲期差不多,早晚相差不到兩旬,九月份之前基本都能收獲完畢,結果是有人歡喜有人愁。

種白疊子花的農戶絕大多數都是喜上眉梢,按照合同上的收購價賣了皮棉,得到的錢比種小米和水稻都多。

而且這筆錢是純收入,秋課在收購時就扣除了,明年的春課要看種植作物種類不同再另行繳納,假如繼續種植白疊子花春課還就不用交了。

種植水稻的農戶有少部分人也喜滋滋的,因為他們家今年的產量憑空多了二成,即便秋課和春課一文錢也不減免,多出來的二成糧食不管是留著自己吃還是賣了換錢,家裏的日子都能好過點。

為啥會出現這種差異呢?原因只有一個,肥料!

增收的農戶基本都在大名府城左近住,也都參加了由一群孩子當先生的識字班,班裏不光教識字還教如何使用土化肥和化肥。

光學了也不成,多一半人不舍得花錢買土化肥和化肥,還笑話那些小先生是紙上談兵不懂裝懂。大家種了幾輩子莊稼,哪能聽一群毛都沒長齊的孩子指手畫腳。

但另一半人比較聽話,買了肥料,按照小先生教授的法子把用錢換來的肥料扔到了地裏,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了二個月,然後就裂開嘴笑了。

都是種莊稼的老把式,不用等到收獲季節,莊稼一抽挺就知道今年長勢如何,再一抽穗,秋天能打多少糧食心裏基本就有譜了。聽了小先生的話和不聽話完全是兩個結局,前者笑,後者哭!

還有一部分距離府城比較遠的農戶也同樣使用了化肥,他們比較幸運,挨著種植白疊子花的田地。白疊子花播種比水稻和小麥早一旬多,按照合同要求必須使用化肥。

農戶們都不傻,兩家田畝挨著,不敢全信這些名字怪怪的東西,但抓幾把在自家田地裏弄一小塊試試的心眼必須有。

後世不是說了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騾子是馬拉出來一遛就全明白了,不用聽任何人講。

試出來差別的農戶們立馬就往臨近的縣城裏跑,找到傳說中的農村供銷社,趕緊買點禾大壯或者肥田粉,確實管用。

這麽一來大部分沒用上化肥的農戶就不太樂意了,他們倒也沒欠收,和去年相比收成差不多。可是人總喜歡攀比,假如大家都差不多那誰都不會說什麽。現在有人多收了二成意見馬上就來了,不患寡而患不均。

光不均還不至於有什麽實質性的舉動,大不了也去買點化肥用。可是買化肥的人一多問題就來了,化肥廠沒那麽高產量,大部分化肥要留著給白疊子花合同種植戶使用,多余的才能拿出來售賣。就算把土尿素、土鉀肥全算上依舊供不應求。

這下壞了,朱八斤的農村供銷社一天之內就被砸了三家,庫房裏存的化肥全被搶走,員工還有受傷的。

好在朱八斤的徒弟社會經驗都比較豐富,一看整村整族的農戶全來了,抱著細軟和賬簿撒腿就跑,愛砸愛搶隨便,多大的流氓也惹不起暴民。

幾家供銷社存不了多少化肥,農戶們又開始打府城附近供銷社的主意了,不過他們還沒暴躁到敢來府城附近打砸搶的程度,只是聚在供銷社門口鼓噪。

朱八斤根本沒預料到會發生此種情況,生怕再有人砸搶店鋪,新軍他又指揮不動,趕緊來向帥司大人求援。

“新軍總不能去射殺手無寸鐵的百姓,你這是還嫌本官名聲不夠臭,打算錦上添花?”

洪濤這些天過得比較舒坦,有三個女人侍奉內分泌比較調和,脾氣很好。聽完了朱八斤的訴說既沒訓斥辦事不利,也沒想著鎮壓討伐。

“……屬下以為此例不可開,要是成為習慣供銷社會大難臨頭,小人有損失不礙事,就怕誤了大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