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搶佛爺的生意(第2/2頁)

知府大人要清查大名府路的寺廟田畝,除了登記造冊的廟產之外多余的一律沒收充公。你還別想把田畝轉到其他人頭上,清查的依據就是去年的賬目。去年掛在寺廟名下的田畝有多少,就是這次清查的基數。

洪濤想種棉花,可大名府周邊種的最多的是桑樹,想讓大家砍了桑樹種棉花難度太大了。強迫又不是洪濤的性格,必須先找點示範田,把種棉花的優勢體現出來,才能逐漸轉變本地人的觀念。

示範田在哪兒呢?廂役倒有一部分墾荒田,可是數量太少了,也很分散,起不到示範作用。周一日研究了好幾個月遞上來一份土地報告,這才讓洪濤找到了突破口。

北宋的土地兼並現象不能說特別嚴重,也算比較嚴重。大部分土地都掌握在地主和官員手中,很多農民都是他們的佃戶。北宋朝廷並不向佃戶收稅,而是向土地擁有者收稅。

可官員和寺院享受免稅特權,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地主階級得多交稅。地主交了稅就會向佃戶收取更多,國家又沒有保護措施,沒有土地的百姓就成了倒黴蛋。

還有少數農民擁有自己的土地,暫且叫做自耕農吧。他們是要向政府交稅的,剩下的都歸自己。

可是自耕農抵抗風險的能力太弱,來個天災人禍啥的搞不好就得破產,賣房子賣地之後要不就是流民,要不就變成了佃戶。

土地改革?不成,這件事兒比改革官制還難,洪濤真沒本事去捅這個大馬蜂窩,目前的主要工作也不是民政,先把北伐解決再聊內政不遲。

再說了,也不應該拿地主開刀,人家的土地也不是搶來的,而是買的。不能說誰土地多誰就有罪,這種仇富思想是錯的。只要土地是合法得來就沒任何問題,不光不能打擊,還得鼓勵。

拿官員的土地開刀更不成了,這是皇帝籠絡群臣的手段,不給房子不給地誰跟著你幹,怎麽過上士大夫該有的幸福生活?

那就只剩下寺廟,它的土地算廟產,這部分是合法的,但還有一部分就是灰色的。有些富人、地主、官員家屬為了逃避稅收,往往把土地掛在寺廟名下。這種情況很嚴重,都快成避稅潛規則了。

歷代皇帝都出台過這方面的法令,禁止寺廟接納不屬於廟產的土地,但結果依舊沒啥作用。派去執法的官員全是既得利益者,佛教又是朝廷鼓勵的統治工具,於私於公都不太好處理,得罪人太多。

以前也不是沒清查過,只要朝廷官員一來,寺廟的田產立馬縮水幾倍幾十倍,都成別人的了。等官員一走這些消失的廟產就又回來了,該不交稅依舊不交。就算官員們看出了什麽問題,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假裝看不見,走走過場糊弄糊弄皇帝就完了。

但洪濤不怕得罪人,除了皇帝他連皇太後都敢得罪,還有誰是不能得罪的呢?況且清查廟產是個非常合理合法的舉措,完全符合大宋律,更是知府的權利,誰也不能說自己錯。

古人雲無利不早起。除了合理合法之外,巨大的田畝數量也讓洪濤惡向膽邊生。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僅僅大名府路各州縣境內的三十多座規模比較大的寺廟田產,就占了這些州縣全部耕地的二十五分之一。刨去寺廟應有的廟產,把多余的田畝算一算,依舊還占三十分之一的比例。

三十分之一啊,這些和尚的佛經都白念了,他們那兒是來超度凡人的,是憋著害人的。這麽多稅收都被貪墨了,對老百姓半點好處都沒有,還坑了國家,得到好處的只有極少數人。

洪濤本來就不太喜歡宗教,連他自己創辦出來忽悠人的神教也從心裏討厭,肯定不能允許這種情況再繼續下去。而且他還不打算弄什麽計策去和這些勢力鬥法,對待違法犯罪份子,用得著合縱連橫的費腦筋嗎?

任你有多少支持者,咱手裏有六千新軍和足夠的弩箭、榴彈。讓你交出來就趕緊老老實實執行,慢一刻鐘老子就抓人。你還別不服,不用反抗,只要敢瞪眼罵人就算威脅新軍,殺無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