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沒錢,就去借!

“累死你個王八蛋!”洪濤對這一切全當看不見,更不主動去提增加人手的事兒。

他對這頭鳳凰的長相比較嫉妒,再加上詩人的名頭就全是恨了。在他眼裏,長得比自己帥的男人從十五歲到五十歲都該死!

猶太人已經把新稅法補充完整了,在這方面他們還是挺有信用的,沒在裏面埋故意埋地雷,至少洪濤沒看出來。

他們的稅法和大宋有本質上的區別,不太依靠行政命令,更趨向於完全靠經濟手段調控。比如在糧食的稅率上,按照新稅法規定,糧稅是最高一档的,比原來的二十抽一高多了,和黃金相同。

這樣一來就很少有商戶會來湟州和甘涼路做糧食買賣,兩地的價格差再算上稅收,不光沒錢賺還得賠不少。

如此制定稅率的目的就是為了穩定當地的糧價,在這方面他們誰的也不用聽就知道糧食的重要性,同時也能看出來湟州和甘涼路並不是以糧食生產為主的經濟模式。

所以像毛紡品、鐵器、玻璃、蠟燭肥皂、罐頭這類工業產品的稅率就要低得多,從成本上鼓勵外地商隊多采購。

不過這些稅率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隨時都有可能調整,並會及時在城門口的大黑板上用白粉筆寫明。這塊黑板叫做黑板報,專門刊登官府的動向。

不管本地人還是外地人,也不管第一次來還是經常走動,誰也不用問,只需在這塊巨大的黑板下面站上兩刻鐘,再花幾文錢請個通譯給念念黑板上的字,基本就能知道此時此刻的新規定了。

那舊規定咋辦呢?這事兒官府就不管了,因為已經有人先給做了出來。涼州城南門東邊的幾家拓荒民已經不全靠種地了,在自家土地上蓋了好幾座木頭房子。

一部分當做邸店,一部分作為酒樓和茶樓,買賣還挺興隆的。在這裏住店、存貨、吃飯,都能享受一種收費服務,就是講解本地律法,很受商人的喜歡。

這還得拜涼州軍管的福兒,城內缺少必要的民用服務設施。對於這個事兒王二建議過,能不能也開辦兩家邸店和酒樓經營,肯定比城外拓荒者的小店買賣紅火。

“軍隊有國家供養,官府有稅收供養,為何還要與民爭利?要是官府看到什麽掙錢就做什麽,以百姓的能力根本無法競爭,那他們該如何生活?”

王二其實就是這麽順口一提,她也搞不清官府到底該幹什麽、不該幹什麽。但洪濤因為這個私下的建議就把湟州知州劉松、馬尾城知縣蔣大郎和大部分青年團、促進社成員給叫到了涼州,專門開會研討。

“若是官府沒錢,遇到大事也不好辦吧?”王二的建議其實也代表了不少人的想法,誰主政一方都喜歡手裏有錢,不是說為了貪墨,而是可以隨時劃撥,幹點什麽事兒都方便。

蔣大郎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因為他已經快被馬尾城的7人代表折騰瘋了。想修個新的市場讓馬尾城顯得規整點,他們嘀咕好幾天,結果拿出來一大堆數據,愣說現在的市場完全夠用,沒必要再花錢蓋新的。

不過這筆錢也沒省下來,代表們說去堿廠的路太爛,幹脆修修得了。蔣二郎忍了好幾次沒使用一票否決權,但心裏很不痛快,到底誰是知縣誰是百姓?

這股子憋悶的來源就是帥司大人的餿主意,非要弄個什麽代表制度。當時沒看出來,合算這玩意後勁兒很大!

現在又不讓官府做買賣,蔣大郎很想問問,要是帥司大人沒有那麽多產業,該如何訓練新軍抵禦西夏人。但鼓了半天勇氣還是沒敢說,只能比較隱晦的打個擦邊球。

“這個問題得兩說著,本官能掙錢不假,但有誰敢站出來保證會用自己的錢練兵打仗?這只是一個沒辦法的辦法,若想長治久安不可能總靠個人養兵。假如哪天本官奉旨卸任了,難道湟州和甘涼路都不過日子啦!必須得有個誰來都一樣的規則,才能一代一代的傳下去。官府沒錢應對大事,完全可以和百姓借嘛。只要這筆錢用在正確的地方,本官覺得百姓們不會吝嗇。畢竟這裏是他們的家園,官員可以隨便調配,難道百姓也能隨時搬家?”

洪濤特意叫這麽多人來開會,不是想討論王二的建議對不對,而是想借著這個機會講一講該如何按照新規則當好管理者。以前官員那一套不好用了,必須與時俱進。

否則等自己一離開,換上個思想比較守舊的大宋官員主持工作,湟州和甘涼路的新政馬上就得土崩瓦解。只有讓管理者和百姓都習慣、認同新政,才有可能保存住這份成果,不讓它輕易荒廢。

“和百姓借錢……恐怕除了大人的威名,其他人都沒這個本事吧。”

此話一出不光蔣大郎傻眼了,在座的大部分人眼裏都有些失望。說來說去還以為帥司大人能有什麽高招兒呢,這種辦法連個小吏都明白結果,根本沒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