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7章 豐收的季節

事實上沒有官府提供白疊子花籽、沒有必要的培訓指導和收購指標,自己種植白疊子花還是很不靠譜的。

棉花種子需要用硫酸脫絨,還得拿熱水浸泡催芽。前者是洪濤根據後世農業技術發明的絕招,後者則是回鶻農民世代總結出來的竅門,兩者合用效果應該更佳。

進入五月份之後,好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傳來,讓洪濤都有點目不暇接了。先是肅州城建造完成,質量如何沒親眼看到,但周一日和王大的信裏都不約而同的用上了一個詞兒,堅不可摧!

想來有王七這個融匯中外的建築天才在,新肅州城必然不會成為豆腐渣工程。

接著是王二的統計數字出台,涼州城附近的拓荒田播種白疊子花宣告初步成功,出苗率很高,甚至比回鶻人的還高。

這讓幾位回鶻農民百思不得其解,只能把原因推給土地,說這裏的土地太肥沃。其實這和硫酸脫絨的效果密不可分,原理嘛,洪濤也不清楚,反正後世棉農就是這麽做的,肯定有原因。

然後是化學實驗室的王四和王五攜手,經過兩個多月的不斷試驗,終於把無水乙醚給弄了出來。王十四好奇心太大,非要試試官人所說的迷醉效果,結果被連夜送到了涼州城,見到洪濤時還處於半昏迷狀態中。

這麽做的後果就是被免除實驗室試驗員身份一個月,專門負責打掃實驗室和院子。敢於挑戰規則的人,不管後果如何,都要受罰。

還沒等洪濤的笑容完全綻放出來,黃懷安又來獻寶了。土銑床和車床沒什麽突破,但他把紡車給改造了改造,提高的不算太大,四倍而已!

紡車,就是把絲、麻之類的纖維撚成線的工具。最初人們是用手撚線,太慢了,後來才發明了手搖紡車,由錠子給線加撚,速度快了很多。

涼州毛紡廠就是采用的此種生產方式,先把處理過的羊毛變成毛線,再用織機織成布匹,才能制作毛料布匹。毛紡廠的毛線產量並不取決於織機的多少和先進與否,而是看紡車工人能紡出多少毛線。

和絲綢、麻布比起來,毛線多了一個用途,它可以不通過織機編織,用手工織造毛衣毛褲,但在紡線的環節上沒任何差別。

可是棉布就沒這個優勢了,誰也不會自己拿棉線編織衣服穿,必須織成布才有用。這麽一來,紡線就成了限制織機產量的環節,太慢了。

北宋有一種大紡車,可以上幾十個錠子加撚,由水力驅動,一晝夜能紡百十斤絲麻。不過這種紡車紡出來的線太細,用於絲綢和麻線這樣的超長纖維可以,羊毛和棉花的纖維相對較短,再這麽紡線就不成了,強度不夠,很難用於織機。

黃懷安改造過的紡車上有四個加撚錠,雖然速度上沒有大紡車快,但紡線的粗細可調。配上變速箱之後依舊能用水車驅動,這樣就暫時解決了紡線環節的產能不足問題。不能說直接提高了四倍產量,但兩三倍還是有的。

為啥說是暫時呢,因為事物總是在發展的,紡車升級了,很快就會有人去琢磨織機。只要有足夠的利益驅使,織機早晚也會升級,然後黃氏紡車就又落後了,還得繼續升級。人類的科技就是這麽你進一步、我追一步交錯著發展起來的。

“官人,屬下偷偷試過了,此物確實犀利,一寸厚的松木板被穿了這麽大個洞,渭橋鎮的鋼甲也防不住。就是距離太差,十五步外無法把控準頭。”

作為科技帶頭人的王大頭肯定不甘落後,他也提著一個皮袋子來獻寶了,還是偷偷摸摸的,說話聲極小。

袋子裏是把一尺來長的前裝手槍,模樣像極了十六世紀歐洲的燧發槍。其實它就是燧發槍,之所以造成了這個樣子,完全是洪濤手繪圖紙的功勞,王大頭忠實的把圖紙上的一切還原了出來,絲毫不差。

還多了點東西,銀飾。王大頭這個毛病看來一輩子都改不了,不管做什麽總要盡善盡美,哪怕只是個試驗品,依舊要在槍身、槍柄鑲嵌上精美的銀飾,以體現他的手藝不俗。

“再長的槍管還是無法制造?”洪濤對這玩意連試試的興趣都沒有,它沒什麽實用性,在戰場上連把手弩都不如。更沒有成本優勢,完全靠工匠手工打造,產量非常低。

“管子倒是能做出來,就是裏面的三根膛線不好弄,入刀稍微有些偏差就會有深有淺。”一提起這個問題王大頭那只殘廢的右手直哆嗦,他真想親自上陣挽回名聲上的損失。

“不急,慢慢來,細管有困難就先弄粗管,熟能生巧嘛。這玩意不能放在本官手裏,回去之後即刻熔毀,半點風聲都不能透露,否則你我都要面臨殺身之禍。”

洪濤是真不急,即便王大頭把帶膛線的槍管造出來了,自己也拿不出合適的發射藥和底火,還是個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