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商路貫通(第2/2頁)

作者覺得吧,可能是荷蘭土地海平面太低,時刻都有被淹的危險。荷蘭人的基因不樂意了,為了能延續下去它們主動求變,力爭讓身體長高點,這樣存活下去的幾率要大一些,適應環境嘛。

這個觀點沒任何科學依據,也沒做過大數據統計篩選,權當一樂,千萬別當真。

荷蘭東印度公司是啥?說白了就是一個武裝商號,還兼職大規模搶劫和殖民。反正國家能幹的它基本都幹了,國家不能幹的也幹全了。

但這個商號裏有政府的股份,它所做的一切政府都能得到好處,私人股東們也跟著一起收益。再引申一下,就是全荷蘭人民都有份子,因為荷蘭是共和制。

這就是荷蘭人賊的地方,他們當時就看出來了,由國家出面去搶劫、殖民說出去有點難聽,還容易和別的國家發生正面沖突。

咋辦呢?就弄了這麽一個東印度公司出來當擋箭牌,有好處大家一起分,有罵名全由東印度公司背著,政府依舊是純潔的。

實在躲不過去幹脆就撤換公司的領導人,然後對外說,你看,我都把他們撤換了,所以幹壞事的不是政府,而是個別人,對國民和外界都有交代。

荷蘭東印度公司由幾十位股東組成了董事會,並按照投資額度大小分配了權利和義務,其中十七位的權利最大,被稱為十七紳士,基本就是由他們指揮著這個龐大的公司國家結合體在運轉。

雖然現在大航海時代還沒開啟,洪濤也摸不著大海,頂多算個蒙古海軍司令。但他覺得不管是大海還是陸地,只不過是個載體,重要的不是載體而是這種模式的核心內容。

把船換成馬匹車輛,把荷蘭換成湟州和甘涼路,把股東換成自己與大宋商人,不就是大宋版的東印度公司嘛。當然了,還得換個名字。

其實洪濤並不想弄個公司實體出來,也沒必要起什麽名字。他只是想把東印度公司的一部分經營模式和理念移植過來,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把打仗當買賣來做的群體。

目的還是老生常談,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利益去驅使人民看不見摸不著的思想發生轉變。一旦這玩意變了,再說啥都有商量,想幹啥都能一呼百應,只要你能提供更大的利益。

順便說一句,政府發行債卷向人民借錢這件事兒真不是荷蘭人發明的,它的創造者來頭更早也更大,是威尼斯共和國,也是一群商人的聯盟。

把兩群奸商的精華都剽竊過來,再往一起摻合摻合,如果那些猶太人還能在一邊幫著拾遺補漏,洪濤覺得在目前的時代裏真就無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