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黃金商人

從某種意義上講,湟州和甘涼路百姓相信的不是靠譜的政策,那玩意靠譜不靠譜大部分人也分析不出來,讓他們樂意跟隨的原因是對這位父母官本人的信任。

為啥建立信任會那麽難?因為一旦有了信任就能化繁為簡、呼風喚雨。它是個大殺器,威力巨大,所以得之不易,倒也公平。

就是這種信任讓原本比較麻煩的事情變得相對容易了,當湟州、甘涼路各地都貼出幣制改革的公告後,百姓們並沒有陷入迷茫和恐慌,也沒有探討官府又會借機從大家手裏搶走多少好處。

正相反,大家倒是對幣制改革的優點津津樂道,就好像換了新錢之後,大家都能陡然暴富一般。

而率先使用新幣的各工坊工人和官府小吏們也成了大家關注的重點,不管是在市場裏、酒樓上還是茶肆中,他們從兜裏掏出的新幣總會引起大家的圍觀。

先是對上面精美的圖案評頭論足一番,再引申到一文就是一文,不用兌換各種錢陌比例的優點,大加贊賞。

此時商戶們也會插上幾句話,單後對新幣使用者打個小折扣,口口聲聲的說是要支持帥司大人的改革。其實他們心裏想的並不是啥改革,而是如何湊足新幣稅金。

因為官府已經說了,三個月之後誰用新幣交稅誰就能少交一成,要是用金幣交稅,直接七折!只可惜普通的小買賣家整年也見不到一枚金幣,根本沒那麽貴的貨物可賣。

此時偷著樂的就不是本地人了,而是外地來的商人。他們的本錢足,販運量也大,降三成稅可不是小數字。而且優惠政策還遠不止如此,用新幣購買貨物依舊可以獲得折扣,兩項加起來數額更客觀。

光這點賺頭就夠了嗎?作為一名合格的商人,追逐利益的欲望必須是無止境的。很快就有人發現了另一個賺錢的竅門,那就是金價。

在湟州和甘涼路黃金是硬通貨,買什麽都打折,交稅還優惠,立刻就成了搶手貨。但是在內地,尤其是山東半島和江南那幾個產黃金的州縣,黃金的價值並不一致,有些地方會低不少。

這時商機就來了,有便利條件的商人完全可以先去內地用銅錢采購黃金,帶著黃金到湟州購買緊俏商品,再帶著商品返回內地販賣。

雖然這樣倒來倒去最終售價沒有變化,可銅錢變成黃金再變成金幣本身就有賺,利潤自然也跟著提高了。

還有更聰明的人,他們幹脆啥貨物也不買賣,就是用銅錢采購黃金帶到湟州,交由鑄幣廠鑄成金幣之後,再用金幣去換取湟州人手裏的銅錢,拿著銅錢回內地接著買黃金,來回來去的折騰錢玩。

既不用雇車馬夥計、也不用擔心貨物損耗,通常三五個人結伴而行就能保證安全,利潤比販運貨物一點不低。

為啥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按照湟州金融法,銅錢的購買力下降了,大家誰也不願意用,但又不能強行兌換成新幣。因為湟州銀行很可惡,它沒有舊幣兌換新幣的業務,並允許舊幣和新幣一起流通。

通常來講,政府不願意做的事情,民間往往能代替。這些來自內地的黃金商人就是湟州人兌換舊幣的唯一選擇。雖然兌換給他們也賺不到額外的錢,可是誰敢保證舊幣不會再貶值呢?

老百姓的要求並不高,他們也沒有能力去對抗很多不確定性,於是就選擇了一種笨辦法,盡量把不確定變成確定。只要在轉變過程中不虧損,他們就認為賺了。

“這是破壞官人的幣制改革,十惡不赦,通通抓起來挖礦!”對於這些正經事兒不幹,專門倒騰錢的商人,洪濤身邊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

咬牙切齒詛咒的是蓮兒,她代表了一派人的觀點,認為這些人嚴重幹擾了幣制改革,必須嚴懲不貸。

其實蓮兒還算是個很有愛心的女人,她和紫菊一直都在資助窮苦人家的孩子,哪怕他們的父母不願意讓孩子進入州學,也會定期送些衣服和食物。

但有一樣是不能碰的,那就是她的家產。在這方面她就是個護窩的小母雞,誰碰了誰就是死敵。古人把家放在任何律法前面的思想在她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面對國賊都沒這麽大仇恨。

“官人說過法無禁止即可為,黃金商人並沒觸犯法律,官府不能隨便抓人!”

另一派的代表人物很出乎洪濤意外,居然是周一日。她的觀點與蓮兒完全相反,不以任何一個團體的利益為準,而是要用法律當唯一度量衡。

“官人還說過法無授權不可為呢!”比引用洪濤的語錄蓮兒絲毫不示弱,說起來她才是駙馬的第一批學生,只是學習成績慘不忍睹。

“蓮夫人誤解了大人的話,法無授權不可為的約束對象為官府,並不是商人,他們恰恰屬於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