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科技就是戰鬥力

“這麽慢?看來還是不知道本官的厲害啊!王大,先上攻城弩!有便宜不占王八蛋,給我玩命射!”

不恥下問是洪濤的優點,一點臉皮都不要算優點還是缺點不好說,反正他自己覺得是優點。打仗嘛,哪兒有那麽多臭講究,誰贏了誰就是爺,誰輸了誰是孫子。

攻城弩的組裝速度非常快,四根大釘子往泥土裏一釘固定好底座,弩身用螺栓往底座上一擰就算完事了。底座和弩身的連接處有個轉動裝置可以左右旋轉,通過調整底座前腿,又可以上下俯仰。

不到十分鐘,弩手已經在轉動棘輪上弦,副弩手則拿起兩根鎬把粗的弩箭放在凹槽裏,幫著調整俯仰角。

何時發射不歸洪濤管,那是王大她們的任務。此時他正站在箱車上用望遠鏡觀察敵情,或者說是在數人頭。

“嘟……嘟嘟……嘭嘭嘭嘭!”隨著三聲短促的銅哨,一陣沉悶的震動聲馬上響起,那是鋼板弩獨特的響動。由於材質問題,鋼制弩臂釋放能量之後會來回擺動,有點像某種低音樂器,不難聽。

發射的人覺得不難聽,但接受的人就比較難受了。西夏副鎮守情緒有點激動,按照常規雙方距離一裏左右排兵布陣是有點近,但背靠城池的優勢也可以說得過去。

射擊距離夠得上一裏遠的武器不是沒有,北宋的守城利器床弩就可以,但那玩意是固定在城墻上的,從來也沒參加過野戰,難免會有些大意。

出其不意說的就是這種不算大意的大意,鋼板弩的聲音傳的慢,弩箭來的快,低音樂器還沒聽到呢,二十多支巨大的弩箭就穿進了人群。

和馬蜂窩比起來,攻城弩的射擊精度強太多了,只要按照標尺調整好俯仰角,又沒有太大側風,攻城弩的小角度拋射落點散布不會超過正負十米。

正面的西夏步兵最倒黴,第一波弩箭全是沖著他們來的,誰讓他們站在中間還那麽密集呢。

一支弩箭都沒落空,全命中了目標,甚至有兩根飛的比較遠射到了吊橋前,給剛剛過橋的中軍來了個見面禮。

“嘶,沒想到這玩意還有破片攻擊啊!”洪濤端著望遠鏡看得分明,弩箭鉆入人群之後狀態突然發生了轉變,這是平時試驗中沒發現的。

有的成了棍法,箭杆會橫掃出去,碰著誰都夠嗆。有的箭杆幹脆就被巨大的扭力弄斷了,尖利的茬口並不比箭矢殺傷力弱,誰在邊上誰倒黴。

要說西夏軍隊還確實訓練有素,遭到如此突襲之後只有中間的步兵有點慌亂,還在四處找到底是什麽玩意,很多人都沒意識到是這邊發射的武器。

兩邊的騎兵屬於坐的高看得遠,不等主將做出決斷,他們就在各自軍將的帶領下做出了正確選擇。兵分兩組,就像兩柄圓月彎刀直插箱車陣地的兩側。

在如何對付純步兵的技術上西夏軍不用進行特殊訓練,都快成本能了。利用輕騎騷擾側翼、利用重騎中路突破。

只要把步兵的密集陣型沖散,給己方步兵提供有利條件,這場戰鬥基本就算結束了。遇到好的將領、訓練有素的步兵,這個過程可能會長一些,就算沖散一次,對方還會在很短的時間內重新集結。

這樣的話,騎兵為主的西夏軍就不再打攻堅戰了,會采用圍困戰術,順便再去看看能不能斷了對方糧道,慢慢耗也得把步兵耗死。

那要是遇到對方騎兵也不少的情況呢?西夏軍還有辦法,那就是撤退。他們的步兵其實也有馬匹代步,跑起來一點不比騎兵慢。

這麽做的目的是要把戰線拉長,充分利用地形、氣候和對方騎兵周旋。尋找機會出其不意的迅速集結兵力,再去沖擊對方步兵。

把步兵先打垮之後,西夏軍搖身一變又成了步騎混合兵種,由重甲步兵結陣和對方騎兵硬撼,然後用輕騎兵限制對方騎兵的活動空間,逼著他們要不就打、要不就跑。

這些戰法都是洪濤通過翻閱朝廷公文、詢問各級將領、以及和王韶領導的總參謀部通信總結、學習來的。

別看來回來去就是兩三種戰術,但如何運用、何時運用何種戰法,都是由身經百戰的軍官們臨場發揮的,沒有太固定的程序。

有時候一個正確的小選擇就能左右一場戰鬥的走向、好幾個這樣的小選擇綜合起來,就足以影響一場戰役的勝負。

洪濤研究了好久,發現針對夏人的戰術及時調整自己的戰術有點難度。自己有可能達到比較高的指揮技巧,但需要經歷過很多場實戰,然後從每一次戰敗、勝利中總結吸收。

這種辦法顯然不適合自己,說不定一次失敗就死翹翹了,太危險。於是幹脆就不管對方的戰術了,一切以自己為主。我想怎麽打就怎麽打,你們愛咋打咋打,反正我就這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