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情況有變

原本以為固體酒精都是用甲醇造的,試著弄了一次這才發現,原來用純度比較高一些乙醇同樣也能做出來,只是燃燒時候的火焰更淡,淡到不仔細看都發現不了。

有了產於青海湖天然堿,化學實驗室終於可以合成一些簡單的產品了,比如氫氧化鈉,也就是火堿。有了火堿,肥皂唾手可得。然後就是純度更高的汽油、柴油、甘油、石蠟、瀝青。

兩堿有了,三酸還遠嗎?準確的答案是遠!

因為洪濤只有一個人,沒有幫手,充其量做一些實驗室級別的試驗,想大量生產沒希望,離實際應用就更遠了。

化學不像金屬冶煉,古人原本就會,只是不精,給他們指出不足、說明方向、提供技術之後,有沒有自己都會按照正確的道路走下去。

可化學就不一樣了,古人可以說就沒有化學基礎。他們可能會一些實踐化學現象,但一個化學原理都不清楚。

每種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每種鹽、每種堿、每種酸的性質對他們來講都是從未接觸過的,全部都要從無開始一點點的學習。

所以在古代普及煉鐵、煉鋼、鑄造、鍛造行業相對容易,要想開展化工產業,沒有十年都開不了頭。

你得從無到有先教出一批學生,他們不光要有數學、幾何基礎,還得有一定的物理常識,然後再聊化學的問題。

大雪一直下到了黃昏才減弱,這大半天下了多厚呢?一尺多!

由於白天基本都在休息,所以蔣二郎決定連夜趕路。在這種環境下,有時候走起來反倒比原地待著要舒服些。只要食物能跟上,最好別在原地停歇,越坐著越冷。

但在夜晚的雪山上行走也是個比較玩命的事情,視線並不是問題,皚皚白雪會反射有限的月光,看起來就像兩極地區的白晝。

危險的是雪,有些雪是軟的,有了踏雪板完全能應付。可是有些雪已經有了一層硬殼,看上去是雪踩上去卻是冰,非常容易滑倒。

在山脊上滑倒只有一個可能,順著雪坡滑下去摔死。具體哪兒是軟的、哪兒是硬的,就連世代生長於此的吐蕃人也不能百分百確定。

這時候洪濤弄的冰鎬就起作用了,每個人把冰鎬反過來拿,用尾部當做登山杖去刺探前方積雪的硬度。

即便這樣依舊不太保險,所以蔣二郎按照平時訓練時得出的經驗,十個人一組,用皮繩和登山鉤連成一串,就算有某個人失足也不至於直接滑落。

這種方式被特種部隊稱為救命索,沒有踏雪板依舊可以爬雪山,只是稍微累一點,但沒有救命索就麻煩了,很容易摔死人。

第二天的淩晨,上百名披著白色鬥篷、踩著兩只大腳的特種部隊提前抵達了目的地。這還得拜踏雪板所賜,有了它的幫助,人在雪地上行走的速度增加了一倍,耗費的體力反倒降低了。

“夏人可真下本兒啊,居然在冬季也不停止築城,這些奴隸可倒黴了。”目的地就是夏人築城山谷北側的山峰,洪濤趴在積雪上用望遠鏡向下看了看。

地形和黃蜂描繪的差不多,但人員發生了不小的變化。此處築城的軍隊和奴隸數量都增加了,營地沿著兩側的山坡綿延排列,粗略數一數就有二百多座。就算一座帳篷裏睡十個人,也有二千多人了。

為什麽會發生變化呢?原因一目了然。城墻的主體已經有了大致輪廓,假如能在冬天趕一趕工,明年開春的時這座大型軍寨就能投入使用。

再經過一兩個月的儲備,到了夏天西夏的軍隊就能以此為補給站和兵營,向幾十裏外的湟州發起規模稍稍大一點的進攻了,可以打宋朝一個措手不及。

就算占據不了湟州城,也會打亂秦鳳路的兵力部署。一旦宋朝往湟州調兵,兩邊的州縣就會變得空虛,會不會由此覓到合適的進攻機會,應該就是夏人在此築城的主要原因。

他們打算再多一個進攻方向,以此來分散宋軍的防禦兵力。每多一個地方要守衛,宋軍就得安排幾倍於夏人的兵力,損耗比進攻方要大很多,看來夏人也越來越會打持久戰了。

“大人,末將有個想法……”趴在洪濤旁邊同樣舉著一架望遠鏡的是蔣二郎,這座城他是第二次見。

“直接說,天快亮了,我們還有很多活兒要幹,得抓緊。”洪濤已經把望遠鏡從城堡上挪開了,正在看著身下這座山峰的雪蓋,尋找合適的爆破點。

“上次來探路時末將仔細詢問過訛力命族人,他們說從這裏向北幾十裏都沒有適合建城的山谷。翻過遠處那道大山梁之後就該一路下坡了,再往前走就是涼州。如果不把這座城毀掉而是據為己用,將來再往北時不是就省去了幾十裏山路。夏人要想重新攻下此城也不是件容易事,大人的馬蜂窩是守城利器,此地易守難攻又無法大軍雲集。”蔣二郎指著附近的山川,把他的想法一一道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