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糧食

“不曾不曾,高判官只是把箱車車體的活計交由城裏的木作匠人幹,再由基地木作匠人驗查收貨。誰家手藝好以後就把活多交給誰家幹,還借給他們錢擴大作坊、多雇人手。這樣一來城裏的匠人們多了活計能掙到錢,基地裏也不用耗費人手。他說這是大人您的點子,叫做能用錢解決的事兒都不算事兒。末將剛開始還有點想不通,總覺得錢被外人賺了去,後來高判官給我算了一筆賬,說是騰出人手可以生產更多火箭、甲胄和軸承,算起來要比自己造車體賺得多。假如箱車可以售賣的話,一輛整車的價格可以抵付數十輛車體的費用。”

第二個猜測也被王冠否認了,為了怕駙馬再猜下去,而且越猜越不堪,王冠加快了語速,把箱車的生產過程講了一遍。

“我靠,都會玩外包養供貨商啦!你們丫挺的打仗沒幾個天才,怎麽一到做買賣的事兒上就個頂個的精明呢!”這句話是洪濤自己小聲嘀咕的,還是有感而發。

來湟州這些日子裏讓他對宋朝的軍事素養感到了深深的絕望,皇帝和朝臣們不是不願意整頓軍備,而是真不太拿手,只能將就維持,甚至產生了抵觸情緒。但凡有關打仗的事情就反對,這也是人性使然。

可是一到經濟方面這群人就活了,各種奇思妙想層出不窮,有些地方讓自己這個多了一千年閱歷的穿越者都不得不由衷佩服,難道說這就是一個國家的氣質?

“大人您在說啥?”王冠都快把耳朵支楞成驢耳朵了也沒聽清楚駙馬的評價,有點惶恐,生怕高翠峰做錯了受到懲罰。要是再把高翠峰弄走,那他就真成光杆司令了,基地裏大事小情都得管,還不累死啊。

“我說很好,這麽做很好,只要不影響其它工作,箱車你們想做多少就做多少,想賣多貴就賣多貴。幹脆,你回去和高翠峰說一聲,讓他單獨再成立一個車行吧,就叫大眾車行,與烏金行區分開來。軸承、車軸、鋼板彈簧統一從烏金行采購,售賣箱車所獲錢物單獨入賬。”

洪濤很快就從怨念中恢復了過來,高翠峰做的很對,箱車也當然可以售賣,這玩意對大宋只有好處沒壞處。

一旦流行起來勢必有人要仿造,其它零件大宋的匠人都可以模仿,唯獨滾珠軸承和彈簧鋼板只能靠烏金行提供。這樣一來烏金行就會成為好幾個產業的上遊供貨商,同時帶動一大堆作坊走向產業升級的道路。

賺錢並不是洪濤想要的結果,光是金明池烏金行銷售的蜂窩炭鑄鐵爐、寶繪堂越來越大的印刷量、瓊林苑裏呈幾何數級上升的白色小蠟蟲換來的利潤就夠自己折騰的。飛鷹社幹脆就成了駙馬府的零花錢,更別提還有花膏的恐怕盈利能力。

它根本不是在賺錢,而是合理合法搶劫。一公斤花膏的實際利潤就能夠一營禁軍一旬的糧草支出。到了明年花膏的產量還會猛增,粗略估算就有上千公斤,愁什麽錢啊。

他需要的正是那些被烏金行吸引、誘惑的大宋商人和手工業者,科技這個玩意吧,只能往前走不會倒退。

只要某種新技術被發明出來並得到了實際印證確實能明顯改變人們的生活,尤其是日常生活,那就誰也擋不住它的發展。這個誰也包括皇帝,它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就這麽任性。

而人呢?又會隨著科技發展同時改變思想。趕驢車的人肯定和開汽車的人不是一種思維模式、用智能手機的人也肯定和打公用電話的人想法不同、習慣用紙筆計算和幹啥都用計算機的人又不太一樣。

所以結論就得出來了,這次洪濤不再試圖用強權去改變人們的思想,而用打算利用科技先影響人的生活,進而促使習慣科技變化的人主動去改變思想。

要是比較起來,前者更直接、更幹脆、更快速、但也更脆弱;後者很慢、慢的令人著急、甚至讓人看不清目標。

可一旦開了頭,速度就會越來越快,最終很可能連始作俑者都控制不住,效果也特別實在,誰都無法在短時間內逆轉。

兩種方式說不上誰好誰壞,前者也能先把別人思想強扭過來再慢慢以科技發展為輔,同樣不比後者輕浮。後者也能通過改變別人思想而達到控制權利的目的,應該說它們是相輔相成。

只不過凡事都難以達到完美,就洪濤個人而言無法直接利用第一種辦法,所以只能換個角度,但目的沒變。

至於說要把車行從烏金行裏單獨分離出來,完全是出於管理方便的考慮。好幾個實體產業混在一起不分彼此,業務量一多就很難厘清賬目了。不僅無法從數字層面表現出各自的趨勢,還會給一些可能存在的有心人提供變質的土壤。

自己不是常說一個好的規則會讓壞人從良嘛,這就是在營造好的規則,減少讓人變壞的漏洞,同時也能少給自己找很多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