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還是馬峰

“犀利是犀利,不知造價幾何?”能問出這種話的肯定是王安石,他對成本總是很關注。

也難怪,經營這麽大一個國家,別人可以只關心結果,他卻不能,每天都要算計著國庫裏那點錢該如何用才能效益最大化。像箭矢這種數量巨大的消耗品,每支多一個銅板最終的數字都很嚇人。

“我朝箭矢市價50文左右,此箭每支用百煉鋼四兩、軟鐵一兩五錢、筆挺梢竹五尺四寸,造價暫時還無法計算,因市價與實際價格不相符。陜西鐵價每斤30文,高爐所出生鐵鍛打為鋼每斤不知該售幾何。筆直梢竹五根不過二文錢,若由廂軍集中制造,刨去糧草薪俸好像也沒有額外花銷……”王安石只問了一句,洪濤叭叭叭的說了一大通,結果還是沒有具體數字。

他這是有意的,為的就是給自己即將獲得的職務打個伏筆。如果給出了具體價格,皇帝一高興真給弄個禁軍實差啥的那就傻眼了。

禁軍裏的規矩很嚴格,即便是皇親國戚來了也得遵守,那不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嘛。要是哪天前線真打起來了,保不齊就得派自己帶兵上陣。

如果能獨掌一軍也勉強湊合,打不過還逃不過嘛。只要自己想逃,西夏人的鐵騎也是白搭,除非他們能開著飛機追。

但這種可能性基本不存在,宋朝的統兵將領打仗很是死板,如何進攻、如何防禦、如何撤退都是事先商議好再經皇帝批準的,誰也不能隨便改動。

只憑這一個方面洪濤就堅決不想去前線,這尼瑪不是腦殘嘛,打仗又不是下棋,還真能走一步算三步。

戰場上的情況瞬息萬變,再加上天氣、地形等諸多不確定因素,偶然性非常大,在沒有實時通訊的年代,弄這種套路化的作戰計劃就是撞大運。

可是這些想法不能說,只能繞著圈子讓皇帝別把自己往禁軍裏送,最好就是保持發運使這種臨時工的狀態。吃苦受累別找咱、吃喝玩樂沖鋒在前。

再不濟也得往廂軍裏鉆,那種部隊都是生產型的,充其量是個運輸隊。待遇差不怕啊,駙馬家有的是錢,只要規矩松、沒危險就是好工作,一分錢俸祿不要都可以。

王安石讓駙馬所說的這一系列可變參數給難住了,不住和司馬光低語,估計是在探討該如何計算成本的問題。

“若被敵拿去,豈不是作繭自縛?”這時又有人發言了,這個人洪濤還是頭一次見,他好像叫呂晦叔,官拜樞密使,也就是國防部部長。別看人家名字又是晦氣又是輸的,問出來的話還挺有水平,也非常關鍵。

箭矢價格挺貴,一支最普通的成本價就得幾十文。為什麽會這麽貴呢,因為大多數箭矢都可以回收再利用,不算一次性消耗品。

但想回收利用有個基本前提,就是必須打勝仗,失敗的一方逃命還來不及呢,哪兒有時間去打掃戰場。

呂晦叔的意思就是想知道,這麽厲害的武器假如被敵人拿去豈不是很麻煩,本來禁軍就缺少機動能力,再把遠程打擊的優勢喪失,這個仗就沒法打了。

誰也不敢保證打仗總是贏不會輸,所以這個問題是切實存在且必須予以解決的,否則一窩蜂和大馬蜂就算再厲害十倍也沒法用。

“呂大人有所不知,此箭只要射出百不存一,或燒斷或折斷,除箭頭箭羽可回收,無可用之物。若想仿造有二物不可或缺,其一是精鋼箭頭與軟鐵箭羽、其二則是箭身竹筒內之火藥。就算蕃人可以鍛打精鋼熟鐵,成本也是我朝十倍百倍,然沒有合適的火藥配方,換成純金打造也是枉然。此配方除下官之外無第二人知曉,待配方完善之後將交與陛下妥善保管。”

這個問題洪濤早就考慮過了,這也是他非要使用竹子作為箭杆的主要原因。如果換成更為堅固的木杆,確實有一部分箭矢是能回收利用的,但這樣做的成本更高。

筆直纖細的梢竹淮河以南地區廣泛出產,也沒什麽大用,除了運費之外基本等於不花錢,且比木杆加工簡單,還能方便的在中空的竹節內灌入鐵砂調節重心,不如拿來作為消耗品。

“呈上幾支來……”看到眾臣都提問完了,駙馬也一一作答,皇帝終於發話了。

“不曾想簡陋之物卻有如此威力……”隨著幾支大小箭矢分發到眾人手中,司馬光又有感慨了。這可能不是他一人的想法,只是嘴快而已。

這幾支箭確實顯得有些簡陋,尤其是箭杆的竹節許多都沒有經過打磨,摸上去還紮手呢。除了箭頭的百煉鋼確實是好東西之外,扔大街上估計都沒人撿。

不要說與禁軍使用的制式裝備比較,就算市面上老百姓隨便都能買到的黑羽箭、白羽箭也要比它精致的多。

但事實在這兒明擺著,不管黑羽箭、白羽箭還是禁軍的制式箭矢,和駙馬這些破爛比起來效果都快不值一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