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大勢

明朝的官員有府官和國官之分,兩個官員體系雖然互有交叉,但是到了上層之後,就變的涇渭分明起來。

在這些官員之外,大明有一群特殊的官員,兼具了府官和國官的職能,那就是王府長史司。

他們掌王府政令、輔相規諷,總管王府事務。凡請名、請封、請婚、請恩澤及陳謝、進獻表啟書疏等,皆由王府長史奏上,如藩王有過失即問長史。

但是,他們雖然兼具了府官和國官的功能,因為負責的權力範圍比較狹窄,所以這些人不論在府官還是國官中,都處於一個尷尬的境地。

而他們大多也是一些不得志的官員組成,屬於官員層次的邊緣人物。

特別是如今的大明分封,所有王府都封建海外,在王府任職,也就意味著他們遠離權力中樞。

而他們這些人的上升空間有限,很多人一旦進入王府,這一輩子就很難再出這個系統。

所以他們很快就與王府形成了利益團體,把自己的利益跟王府緊緊捆綁在了一起。

韓琮就是這樣的一個官員,他從被分配到王府長史司,就已經絕了在仕途能繼續發展的念頭。

闔家從中洲來到了西洲,從一個正九品的典薄,能一直做到五品的左長史,除了時刻謹守官員本分,他也把自己的利益跟漢王府綁在了一起。

但是,身為一個聰明人,他很清楚以漢王府如今的行動,在很多地方已經犯了朝廷的忌諱。

眼看漢王府要倒黴,他不想跟漢王府一起沉淪下去,也是人之常情。

正月初一,在絕大多數人沉浸在慶祝新年的快樂中的時候,韓琮來到了通政司漢州城衙門。

漢王朱見注還忙著接見家族成員,今日也疏忽了對韓琮的監督,以至於一直到第二天,還沒有見到韓琮,才想起找他。

但是這個時候,不僅韓琮,就連他的家人也都被通政司的人員安排進了衙門內避難。

這個時候,朱見注才知道大事不妙,因為韓琮對漢王府的底細了解太深。

朱見注不顧影響,親自帶領了五百親衛,包圍了通政司衙門,想要讓對方交出韓琮。

但是在這裏的蔡康頂住了漢王的壓力,堅持不肯交人。

與此同時,黃金城那邊的朱見深和解雲得到消息,立即發來了電報,要求朱見注立即撤兵。

朱見注很想魚死網破,但是那些親衛包圍通政司衙門已經是冒了極大風險,絕不肯直接對通政司衙門動手。

看到連自己的親衛都不肯動手,朱見注這個時候明白了過來,自己想要自立,根本就是一場夢。

大夢初醒的他不敢再有任何僥幸心理,當機立斷,主動摘掉王冠,自縛雙手,走進了漢州城布政司衙門。

在黃金城那裏,還在等待消息的朱見深與解雲很快就知道了這一切。他們沒有想到,在他們眼中原本很難處理的漢王府一事,只是因為長史的倒戈相向,如此輕易就化解了。

當天下午,他們顧不上在黃金城的其他安排,乘坐專列從黃金城抵達了清江口海軍大營,隨後乘坐快船前往漢州城。

正月初五一大早,以朱見深,彭時,解雲為首,總督蘇南為輔的朝廷大軍抵達了漢州城。

除了漢王府以及與漢王府關系密切的少數人顯得憂心忡忡,整個漢州城依舊還處於過年的歡慶之中。

漢王府剩下的其他人未嘗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但是他們無一不在現實面前低頭。

這幾天來,每天的廣播裏面都在宣揚朝廷穩定西洲的政策,對漢王府心懷不滿,有心自立給予了強烈的批判,並且對所有與漢王府親密的士兵給予了嚴厲警告和寬容對待政策。

漢王府的人那些郡王就是心懷不滿,他們也驚訝地發現,根本沒有人願意再跟在他們身後。

就連隸屬於漢王府的奴隸和下人,這個時候也不敢再給漢王府服務。

對這樣的結果,不僅給漢王府的人潑了一盆冷水,就連其他幾家王府,也是感同身受。

如果是以前,他們可能還有可能收買民心,但是在有了廣播和無線電報之後,沒有任何老百姓會被他們收買。

而且,就在正月初三,在應天府的陛下就已經讓人發來了電報,並且在廣播裏面表示只查首惡,其余人等除非有違法亂紀之舉,否則既往不咎。

這種輿論的宣傳控制根本就不會讓社會起太大的風浪,因為人人都知道朝廷的政策,不會被任何人蒙蔽。

在朱見深他們抵達以後,實際上就只有一些收尾的工作,安撫民心這兩件事等著他們來做了。

雖然看似解雲在這場風波中並沒有發揮多少作用,但是其實,他來到西洲之後,通過各方面的運作施壓,讓所有人不敢妄動,就已經是最大的功勞。

他們來到漢州城之後,朱見深在彭時的叮囑下,並沒有過多插手漢州城的事務,他主要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安撫其他王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