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繞行

正統四十四年十一月,太孫朱見深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東洲之旅,從東洲的東海岸,繞過最南角,回到了西海岸。

在唐州城,他將與運載黃金,黃銅,硝石的船隊一起,起航返回中洲。

唐州城的位置是後世的智利安托法加斯塔市,這是一座位於海邊的沙漠城市,荒涼異常。

但是,這裏卻是大明最大的資源基地。當初為了這塊封地,不少皇子競爭了許久,才由與太子同父同母的唐王朱祁鋼爭奪到了這個地區。

這座一邊是沙漠,一邊是大漠的土地看起來荒涼異常,但是這裏卻有著世界上最豐富的黃金和銅礦,而且,就在這片地區,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硝石礦。

雖然大明因為化學工業的發展,利用化工合成也能合成硝石,對硝石的需求沒有了唯一性。

但是合成硝石相對於天然硝石的成本,依舊非高昂。目前大明所需的硝石礦,百分之九十以上,依舊是天然硝石。

唐州府境內,目前已經開發出了兩座露天銅金礦,一座硝石礦,光憑這三座超級礦山,就能養活境內的數十萬人。

而三座超級大礦也給唐王府帶來了巨額的回報,要不是為了發展當地農業的自給自足,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他們的日子會更加好過。

在這裏,朱見深也感受到了比其他州府更加熱烈的歡迎,唐王叔對他這個侄兒的親近根本毫不掩飾。

唐州府是朱見深非常想要拉攏的勢力,這裏不像其他州府,還有著大量的平民階層。

在唐州府境內,只有三座港口城市,三座露天礦山,三條鐵路線。

因為地理關系的原因,這裏的耕地很少,土人也很少,主要依靠貿易獲得糧食。

而當地的百姓主要就是海軍士兵,唐王府護衛,以及內務府,轉運司的士兵以及他們的家屬。

還有就是在三座礦山上工作的土著,幾乎全民皆兵。

因為這個原因,當地的官府幾乎形同虛設,朝廷只是讓東洲南大陸提督府代管本地的民政事務。

唐王府相比其他王府,有著更大的自主權以及更強的軍隊。

不過讓朱見深可惜的是,唐州府距離大明太遠了,幾乎剛好處於地球的另一面。

即便是唐王口口聲聲說無論如何也要支持他這個侄兒,但也是鞭長莫及。

當然,朱見深也不指望依靠唐王的支持就能登上皇位,唯一能決定這件事的,只有皇祖父。

到東洲走了一大圈,經過了一半以上的親王封地,朱見深也真正知道了大明在東洲的底蘊。

東洲的強大和穩定建立在這裏稀少的人口和強大的武力上的,這是一種悖論,朱見深原本不理解,現在才真正明白。

人口稀少雖然不是一件好事,因為當今社會,人口就是強大的基礎。

可是因為東洲的人口稀少,一開始來東洲的全部是兵士,在這裏組成了強有力的統治構架。

而大明最開始也不缺人手,因為這裏有三千萬土著,他們在大明的組織下,為東洲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四十年過去了,由於外來人口增加帶來的病毒,加上開礦和自然老死,原生的土著們降低了將近三分之一。

而新增的土著,在各家王府和兵士的地位優勢下,大部分都已經有了大明人的血緣。

他們的人數,已經占據了三千萬土著中的三分之一。

按照目前的趨勢繼續發展下去,再過四十年,帶有大明血統的新生兒,能占據總人口的一半以上。

那個時候,朱瞻基的目的才算是真正達到。

相比中洲,東洲在文化,經濟,科技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

但是在政治層面,東洲與中洲是一致的。而在軍事方面,軍隊的控制力度也更強。

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主要就集中在這五大方面。

所以東洲的發展雖然不均衡,但是有中洲的支撐,依舊具有很強的實力。

而通過經濟的控制,科技的領先,中洲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之內,也不用擔心東洲會成為隱患。

就在朱見深準備返回中洲之時,朝廷派往東洲的技術團隊來到了唐州城,他們帶來了一千多台無線電台,讓東洲各家王府和官府,也都能直接收到中樞的命令。

無線電報機的出現,能夠讓朝廷的指令第一時間傳達下來,而電台的開通,更是讓東洲的軍隊和百姓能了解中樞的一舉一動。

在這樣的情況下,根本不用擔心有誰能在中間欺上瞞下,攜裹百姓來造反了。

身為太孫的朱見深,對此是喜聞樂見的。

他試著與皇宮裏面的皇祖父溝通了一番,然後接到了朱瞻基的命令,讓他不要從大明洋直接回中洲,而是穿過大西洋,前往西洲,然後從西洲經過南洋返回中洲。

當然,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讓他前往西洲,對晉王府和漢王府施加壓力,讓他們能按照朝廷的意思,順利完成遷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