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勢如破竹(第3/4頁)

因此他在歷史上是第一位被冠以全俄君主稱號的大公,甚至被譽為伊凡大帝。

可是如今,他還是一個年輕人,雖然有著諸多的雄心壯志,但是面對大明這個不能戰勝的敵人,他也畏懼了。

大明的武器先進,可是莫斯科人多勢眾。依托莫斯科的石頭城墻,莫斯科人還能頑強地抵抗。

限制大明進攻的不是別的,而是昂貴的炮彈,每一發炮彈都要從大明運輸過來,運送旅程超過一萬公裏。

可以這樣說,雖然有了火車,但是也只通到烏拉爾山脈的唐林城,其後要通過伏爾加河,奧卡河運輸。

而運送一發炮彈到莫斯科,成本幾乎是三發炮彈的造價。

從六月到九月,在炮彈不足的情況下,戰爭僵持了下來。

不過這段時間,唐賽兒率領一支三萬人的大軍,進攻屬於漢薩同盟的諾夫哥羅德。

這個時候,漢薩同盟派出了一位議員來跟大軍進行談判。他們拿出了一份漢薩同盟與蒙特簽訂的協議,向唐賽兒祈求在保留財富的條件下投降。

與此同時,楊致和的代表也從波羅的海登陸,他們不僅帶來了大批補給,也就漢薩同盟與大明的關系,進行了秘密磋商。

唐賽兒在會見了漢薩同盟的代表後同意了他們的投降條件,自此,諾夫哥羅德,普斯科夫兩個公國向大明臣服。

在他們的影響下,莫斯科到波羅的海區域,除了小股屬於立陶宛公國的勢力仍然在進行遊擊戰,大部分勢力都放下了武器。

漢薩同盟的運輸隊伍成為了大明的運輸兵,將大批的補給運送到了莫斯科。

但是,炮彈依舊短缺。

九月中旬,大批的炮彈終於艱難地運抵了莫斯科,而這個時候,唐賽兒也已經回到了莫斯科,準備在冬季來臨之前,徹底解決掉莫斯科。

當大明軍隊有了足夠的炮彈,莫斯科的堅城也在炮火中被摧毀。

即便再多的士兵用泥土和拆了城中的房屋來修補破壞的城墻,但是建設的速度永遠比不上破壞的速度。

在人數上有劣勢,大明人更願意用炮彈來換取士兵的生命安全。

炮火覆蓋,在前面變成廢墟之後,士兵才緩慢推進,一點點蠶食莫斯科人的地盤。

一片片的街區變成廢墟,而敵人的防禦圈也逐漸縮小。

十月六日,伊凡終於下令撤退,城中的五十多萬青壯攜帶著糧食,金銀,向西部的斯摩棱斯克方向撤退。

在過去的歲月裏,立陶宛和莫斯科為了這座城市鬥爭了幾百年,這裏盛產的煤礦成為了雙方爭奪的資源。

一直到了二十年前,他們雙方才放下了武器,共同開發煤礦,進行煉鋼。

不僅莫斯科公國不肯放棄最後的這片土地,就是立陶宛人為了這些煤礦,也不會再退讓。

如果失去了這裏,立陶宛公國也將會同莫斯科公國一樣,失去抵抗的能力。

伊凡在撤退的途中一直憂心忡忡,因為武器的差距,他們已經被大明人給打怕了。

可是讓所有人意外的是,大明大軍並沒有追逐,只有一支不超過五萬人的騎兵部隊,銜尾追擊。

雖然又有上萬戰士失去了生命,但是這種損失對羅斯人來說,並非不能承受。

唐賽兒在克裏姆林宮升起了大明龍旗,而大批的士兵也住進了溫暖的房子裏面。

按照大明律,每當攻占一座新城,首先要清除的就是城市裏面的教堂。只要不是儒釋道的教堂,就永遠不能出現在屬於大明的城市中。

這項舉動遭到了留守教士的反對,但是唐賽兒沒有絲毫仁慈之心,一聲令下,所有的教士被全部擊斃,幾十座稱得上奢華的教堂,全部被安裝了炸藥炸毀。

而後,大明士兵們安穩了下來,他們甚至還拿出了銀幣,征召那些農奴去田地裏面割草。

他們沒有追擊的想法,已經開始準備過冬了。

而在南方,鄭英面對的戰爭難度要遠遠大於唐賽兒,半年的時間,他依舊沒有能夠徹底肅清頓涅茨克一帶的聯軍。

這不是因為鄭英無能,而是南北不同的戰略地位決定的。

北方的羅斯公國,根本沒有轉圜的余地,他們的國家,國都,都直接暴露在大明的槍口之下。

但是在南方,頓涅茨克鐵礦的發現,讓聯軍各國都將重兵屯與一線,與大明軍隊死磕。

這個時代,在東歐,最強大的不是莫斯科,而是立陶宛大公國。

這個國家在後世不過是一個區域性小國,許多人沒有聽過他們的名字,但是這個時代,他們強大無比。

十三世紀,蒙元人西征,第一個反抗,驅趕走蒙元人的就是波蘭與立陶宛聯軍。

立陶宛大公國在驅趕蒙元的過程中,迅速發展了起來。他們向基輔羅斯故土與其他斯拉夫土地擴張,其國土涵蓋後世的立陶宛、拉脫維亞、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愛沙尼亞、波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