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五章 安排(第3/4頁)

可是他們不能缺了這些軍隊的幫助,畢竟,他們現在的人還太少了。

在這樣的時候,他們自然會選擇更有利於自己的方案,那就是邀請朝廷駐軍。

朝廷的駐軍不需要太多,哪怕只是兩千人,就等於這個地方已經納入了朝廷的邊防體系。

再有外敵的時候,這兩千火槍手,可以發揮的作用,也遠超他們自身的實力。

朱瞻基笑道:“想想三年前的初見,時光荏苒,原本的聖子,聖母,現在已經變成了主鎮一方的唐林城城主夫婦。孤很期待,再過十年,唐林城能發展成什麽樣子。”

唐賽兒回道:“不管什麽時候,唐林城都會成為大明疆域的第一道防線。”

朱瞻基點了點頭說道:“回了大明,就先好好休息一段時間,待孤登基,你們再回唐林城吧。到時候,會有一衛隨你前往極西。不過,這一衛,將會分成三個區域防護。”

朝廷只派五千人,分到唐林城的最多兩千人,但是就要唐林城的三成收入。唐賽兒雖然覺得不公平,卻也不敢討價還價。

沒有朝廷的駐軍,唐林城就沒有依靠,在唐林城還沒有發展起來之前,離了朝廷的支持,可能一個部落就能滅了他們。

何況,這次朝廷還答應了給她們五百支火槍,有了這五百支火槍,唐賽兒就有信心能抵擋比爾姆斯拉夫人的反撲了。

唐賽兒出了皇宮,依舊覺得有些魂不守舍。三年前,她覺得自己還能看清這位殿下的心思,但是現在,她在他的面前根本沒有一點分辨的念頭。

似乎這位殿下,說出來的話就是公理。

他才比自己大一歲啊,竟然如此的深不可測,難道真的是天望所歸嗎?

身為一個宗教的高層,她卻比一般人更清楚,所謂的神都是騙人的。越是了解,也越缺乏真正的信仰。

可是這位殿下,卻無法不信仰。

唐賽兒離去之後,坐在朱瞻基身後記載的史官也將今日的君臣對話記錄的非常詳細。

解縉看了一遍記錄下的內容,向朱瞻基問道:“殿下,這唐林城不過是一邊陲小城,前年還沒有這個地方,為何殿下去如此重視?”

朱瞻基笑道:“解師看看著地圖,如今不費我大明一兵一卒,只是耗費一點武器,我大明就開疆萬裏,有比這更好做的生意嗎?”

解縉搖了搖頭道:“殿下身為一國儲君,怎可像商人一般言利。這疆域雖大,卻是極寒地帶,連糧食都難以產出,要之何用?何況,如今我大明為此要調兵千萬,開銷不菲,實乃得不償失。”

朱瞻基搖了搖頭笑道:“若那裏有礦呢?現在唐林城周邊陸續發現金礦,誰能知道,那片凍土之下,究竟掩埋這多少財富!”

跟一個傳統的文人來討論這些問題實在有些愚蠢,在他們的心裏,除了春秋大義,幾乎沒有什麽重要的了。

他又問道:“孤的繼位詔書寫好了嗎?”

“臣已經寫好,只等禮部確定下來殿下的年號了。”

歷史上的朱瞻基,年號是宣德。這個年號相比許多皇帝的年號,並不顯眼,只能說中規中矩。跟朱棣的永樂年號比起來,差了不少。

但是朱瞻基對此並不在意,什麽年號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位期間,能給百姓帶來什麽,能給這個國家帶來什麽改變。

“年號一事,讓禮部報給皇祖父來選,孤以皇祖父的意見為準。宣……”朱瞻基看了看面前的清單。“宣瀛洲侯朱真覲見。”

隨著一聲聲的號令傳了出去,片刻之後,等在殿外的朱真就被引進了謹身殿。

朱真躬身參拜,“殿下,臣接到聖旨,內心惶惶。這東洲臣也只是道聽途說,才略有了解,只怕會誤了殿下大事。”

朱真被封瀛洲侯,封地在東番,也就是後世的灣灣。

第三艦隊駐紮寧波,統管自長江口以南到福建的海域。朱真身為福建人,這些年一直在大力開拓東番。

這個東洲總督,對別人來說是肥差,對他來說,卻是雞肋。

雖然去東洲能主鎮一方,但是他現在身為第三艦隊總兵官,已經是主鎮一方。

而且,他的家鄉是福建,封地在灣灣,他自然是想留在家鄉,為家鄉建設出力。

去東洲固然能收獲不小,但是要誤了幾年東番的發展,可以說是得不償失。

但是他也知道,自己沒有選擇的余地,殿下既然讓他去東洲,他就必須要去。

朱瞻基說道:“東洲地域遼闊,比我大明本土還要大不少。如今那裏百廢待興,卻也不能操之過急。海軍作為第一批移民,需要一位德高望重之人主持,孤左思右想,還是認為你過去最合適。坐吧……”

“臣義不容辭。”朱真坐在了左手的位置上,才又問道:“殿下,聖旨裏面並沒有說明,臣這總督,究竟要不要攜帶家眷前往,今後是否會留在東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