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爺孫(第3/4頁)

朱棣又問:“難道不能加大蒸汽機嗎?”

朱瞻基搖了搖頭笑道:“皇祖,蒸汽機的馬力大小,不是取決於蒸汽壓力罐,而是取決於汽缸。這個問題等皇祖去蒸汽機工廠參觀的時候,孫兒再跟你細說。”

朱棣嘆道:“多想有一天,我大明的鐵路修到每個邊關,那個時候,我朱家的江山將會穩如泰山。”

“會有那麽一天的,這件事急不來。到現在為止,孫兒只是修了一段到當塗馬鞍山的鐵路,就再也無力修路了。”

朱棣奇道:“可是銀兩不足?”

朱瞻基搖了搖頭道:“實乃鐵料不足,另架橋技術不合需求。”

大明修鐵路,人工便宜的很,但是耗費的鐵料相比現在的產量,那是天文數字。

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修橋的技術不過關,不要說在長江上架橋了,就是一條普通的大河,想要讓火車通行,承重力都不夠。

朱瞻基已經要求卡爾索利和吳中他們用心研究,來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水泥標號不夠的時候,很難解決。

修不了鐵路橋,修鐵路就還只是一個夢。

為了增加鐵的產量,如今的朱瞻基也顧不了太多,直接讓人到馬鞍山去勘測鐵礦,順利地在象山一帶,找到了好幾座鐵,銅,金,伴生礦。

在采石鎮,一座大型鋼鐵廠已經在建設之中,從淮北用船運煤過來,在采石鎮煉鐵,短期之內,這座鐵礦將會成為大明主要的鋼鐵產區。

兩人一邊閑敘,參觀了一圈,回到了車廂裏。火車發出了一聲長鳴,開始緩緩啟動。

坐在松軟沙發裏面的朱棣看著窗外的景色慢慢後移,忍不住說道:“這火車甚是平穩,大善。”

眾人都笑了起來,任何一個第一個坐火車的人,都會驚訝火車的平穩。

朱棣這才有時間跟蹇義他們閑敘幾句,雖然他對這些墻頭草大臣心裏有些不滿,認為他們倒向朱瞻基太徹底了。

但是朱瞻基畢竟是他的孫子,更主要是他已經有了退位之意,所以沒有找茬之心。

火車沿著水關橋進了應天府,沿著應天府的繁華地帶一路南行,抵達競技場的時候,並入了東西線。

朱棣從一開始就非常好奇,這好幾十米寬的道路,讓他驚訝不已。看到巍峨的競技場輪廓,更是驚訝地說不出話來。

“那裏是什麽房子?為何建的如此高?”

蹇義他們的目光也看了過去,看向了朱瞻基。朱瞻基笑道:“皇祖,那是為應天府普通百姓建的民居,原本一個街坊的民眾,現在一棟樓就能住下,節省了不少地皮。”

朱棣皺著眉頭問道:“不可違制啊!”

“都比奉天殿略低,並沒有違制。”

朱棣這才又點了點頭說道:“此策很好,如此一來,應天府又能多容納百萬人。”

經過了貢院,秦淮河一帶,火車很快來到了皇城區,那座已經竣工的議會大樓直接吸引住了朱棣的目光。

他盯著議會大樓看了半晌才說道:“太醜。”

眾人又笑了起來,蹇義笑道:“陛下,雖然醜,卻相當實用。”

朱棣已經在匯報裏知道了這個議會大樓,問道:“果真能容納兩千人,說話聲清晰可見?”

眾人紛紛點頭,朱棣看了看朱瞻基,笑道:“鬼主意倒是不少。”

朱瞻基笑道:“孫兒這是學以致用。”

“何處學,何處用?”

“生活處處可學,生活處處可用。”

在顯學這一塊,的確沒有人能比得上朱瞻基。他的思想沒有桎梏,在後世又見識多多。

這方面沒有人能教朱瞻基,所以他把理由推到生活中。許多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被他整合起來,就成了創新。

朱棣對這個答案還是相當滿意的,點了點頭,又看向了窗外。

這次離開了三年,應天府的許多地方,變的他都有些認不出來了。

火車到了下馬橋東部的理工學院,這裏的師生早就得到了通知,此刻沿著火車道兩邊組成了歡迎的隊伍,紛紛對著火車行禮。

朱棣也忍不住跟那些學子揮了揮手,扭頭問道:“這理工學院學生似乎不比國子監少。”

朱瞻基搖了搖頭道:“國子監監生上萬,理工學院如今才招了第一批學生,只有三千人。要過兩年,理工學院的學生才能超過國子監。”

朱棣又問:“國子監貢生乃是官員候補,為何這兩年被授官之人卻少了許多?”

朱瞻基早就想好了借口,回道:“皇祖歸國,這南洲開發也就馬上要開始了。如今國子監這一萬貢生,怕是還不夠南洲那邊需求。”

朱棣只是淡淡道:“理工學院教學生做工,務農,修路,架橋,這是好事。但是,不要忘記了,儒才是國本。”

朱瞻基行禮道:“孫兒不敢或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