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二章 安排與意外(第2/4頁)

朱棣與朱瞻基相差將近四十歲,孫子的才華再高,也不會直接影響他的權威。

而朱高煦在戰場上值得信賴,在如何當一個皇帝方面,卻沒有展現出應該具備的才華。

過早給予朱高煦太大的權力,父子爭權,加上文官的反對,所以讓朱高煦就逐漸失寵。

但是不管怎麽說,朱棣對他是愧疚的。

如今朱高煦已經被剝奪王爵,削為平民,現在他又主動要求出海,前往蠻夷之地發展,讓朱棣心裏的不滿也就逐漸消失。

父子倆一路上逐漸解開心結,為了支持朱高煦,朱棣甚至直接劃給了朱高煦六千騎兵,讓他到西洲去選一塊他最中意的地盤。

西洲的龐大,土地的肥沃,資源的豐富,都讓朱高煦格外震撼。

除開北部的沙漠地區,中部有巨大的熱帶雨林和草原,在這裏,生活著無數的奇異的動物,有著各種各樣的果木。

南方的土地雖然略微貧瘠,那裏卻有著豐富的礦產。

一開始,朱高煦還有些猶豫不決,不知道該選擇哪裏才好。

但是他後來途徑馬穆魯克王朝,又去了一趟歐洲,這個時候,下定了決心,決定到中部非洲發展。

因為中部非洲氣候溫和,土地肥沃,不僅距離亞洲更近,還能方便與歐洲貿易。

在中部非洲野生的香料到處都是,運到歐洲簡直就價比黃金。

從歐洲返回之後,他再次穿越了整個非洲大陸的中部,差不多是從後世的莫桑比克到安哥拉,觀察這裏的地形和資源。

越看,他也越是滿意。

在南部非洲,土著很少,人口稀少,這個時代,人口是最大的財富。

而且中部非洲的礦產資源也極為豐富,他來回穿越了一遍,就發現了幾座露天金礦。

這個時候,他沒有了失去皇位的遺憾,在這裏沒有仁義道德的地方,他覺得猶如天堂。

當他從非洲回來,得到了明軍大勝的消息,所以也就一直留在忽魯謨斯等著朱棣返回。

當朱棣將朱瞻基的信件拿出來給他看的時候,他也看到了自己的機會。

途徑馬穆魯克去歐洲,他就感受到了奧斯曼帝國的威脅,這個被帖木兒國打的擡不起頭的國家,面對歐洲,就是霸主。

他們壟斷了貿易,連馬穆魯克在他們面前都只能被動防禦,根本不敢相爭。

也是因為這個原因,馬穆魯克才會願意讓出珍貴的綠洲給大明,讓大明在蘇伊士駐軍,幫助他們抵擋奧斯曼的威脅。

所以,朱棣雖然沒有在意這個國家,但是如果他以後在非洲發展,肯定會跟這個國家打交道。

如果現在削弱他們的力量,對朱高煦來說,是有很大好處的。

所以,朱高煦也跟朱棣詳細分析了奧斯曼帝國的威脅,認為黑羊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相比,根本不值一提。

也確實如此,在石油還沒有成為戰略物資的時候,伊拉克這一塊,在那時候就是窮鄉僻壤。

當時阿拉伯的中心,是在地中海沿岸,那裏是東西方的貿易中心,也是阿拉伯人的政治文化中心。

大明要在中亞保持威懾,忽魯謨斯並不是最重要的地方,相反,蘇伊士才是。

如今大明已經在蘇伊士駐軍,朱瞻基當初也喊出了開挖蘇伊士運河的計劃,將那裏作為大明重要的軍事要地,會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當然,忽魯謨斯也不會放棄,這裏將跟印度的柯枝,南洋的星城,舊港,形成大明一連串的補給和軍事重地。

就在朱棣回忽魯謨斯的途中,朱瞻基的又一次信使抵達。不過這一次帶來的主要消息是,太子朱高熾去世。

對這個大兒子先自己而去,朱棣卻沒有普通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哀。

身為一個皇帝,他首先考慮的整個江山,其次才是父子之情。何況,他對這個兒子並不算喜歡。

他只是在途中吃素三日,甚至都沒有要求軍中吃素,只是讓全軍戴上白布以示哀悼。

在波斯,如果吃素,糧食根本不夠吃,因為主要的軍糧就是羊肉,要是吃素,軍隊運糧都來不及。

不過回到忽魯謨斯,看到朱高煦已經為兄長戴孝,他還是很滿意的,對這個二兒子也更喜歡了。

經過與朱高煦的商議,他在地圖前面看了許久,認可了朱瞻基的計劃。既然不將忽魯謨斯作為重點發展區域,那麽,削弱這裏的大型部落和國家,也就變得格外重要起來。

經過一番商議,朱棣決定不僅要給一直跟著大明的忽魯謨斯和黑羊王朝一些好處,還要扶持已經被打殘的帖木兒各部落。

所以,朱棣釋放了不少波斯高原上的部落首領,他們原本準備作為戰利品,要被朱棣帶回大明炫耀的,現在卻讓他們回家。

忽魯謨斯勢力比較弱,即便給他們一大塊地盤,他們想要發展起來,也需要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