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七章 報復(第2/3頁)

第二天,林三就代表唐林城跟烏茲別克人首領納帨爾,在陳誠的見證下簽訂了盟約。

永樂十九年,烏茲別克人將會派出八千大軍,協助唐林城對抗西方和西北的斯拉夫人。林三除了將要承擔他們的糧草,還要將整個金礦的收入,大約四成,上繳給對方。

其實這只是條約的一部分,因為大明與烏茲別克人另外還有一份合約。大明將派出農戶,教會烏茲別克人種植棉花,並且除了烏茲別克人自己保留一部分棉花,大明包銷他們所有的棉花。

烏茲別克人更想讓大明教會他們更先進的織布,但是這個條件陳誠並沒有同意,因為他現在沒有得到授權。

如今的西域各國,沒有一個不想學會大明的規模化織布。

他們現在的織布還是傳統工藝,工藝落後,效率低下。

他們又不像大明,有著充足的人手,所以面對如山的棉花,他們大部分只能賣給大明。

河中地區河道縱橫,雪山上融化的雪水,在這裏變成了一條條河流。他們有著充沛的水力資源。

而且,如今大明已經有了蒸汽機,蒸汽動力更加穩定,可以大批量地生產各種布料。

當然,蒸汽機的技術大明暫時不會公開,最少在西域各國能生產出來蒸汽機之前,是不會公開的。

鄭亨和陳誠見了一面,也提到了這個問題,並且把這件事跟朱瞻基做了匯報,只是還沒有得到朱瞻基的批復。

在他們看來,水力紡織技術,大明其實並不在意,應該有可能會批準。

從河中將棉花運到大明,耗時耗力,占用了太多的人力資源。

如果能在河中地區大力發展水力紡織,能節約不少的人力。

但是這個裏面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競爭性。

如果他們能自己生產布料,整個西方的布料就不會出現短缺,那個時候,河中地區的各部落,會成為大明的直接競爭對手。

不過對大明來說,布料的生意其實並不重要,因為布匹貿易,在大明的貿易比例中,占據的比例並不大。

十匹布的利潤,也比不上一匹的綾羅綢緞。

至於蒸汽機的技術,大明暫時肯定不會授權。

因為這不僅僅是一個蒸汽機技術,更是整個工業技術升級的基礎。

何況,河中地區也沒有能力能生產蒸汽機。

西域各國受益於蒙元人的西征,在鋼鐵冶煉方面,有了不小的進步。

但是他們跟大明在十年前一樣,只能鍛造鋼鐵,遠遠談不上冶煉。

爐溫達不到,他們不能直接將鐵礦石變成溶液,制造鋼鐵。只能一步步地把鐵礦石裏面的雜質去除,得到純度相對較低的鋼鐵。

蒸汽機的罐壁,是整體鑄造而出的,不能融化成鐵水,他們就只能一點點拼接,這種技術連槍管都制造不出,更何況時刻承受壓力的氣罐。

還有蒸汽機的管道,這也是需要更高的冶煉技術,還有那些聯動部分的齒輪等部件,手工想要打造出來,耗費的成本高的驚人。

大明不怕他們短期之內能制造出蒸汽機,但是卻不會任由這種技術被他們學去。

陳誠管理過下馬橋農莊,知道朱瞻基對各種技術保密的重視。

他認為,如今的水力紡織技術,大明為了籠絡西北的各族,應該會適當授權,但是不可能連蒸汽機技術也授權。

陳誠他們的到來,還出現了一個嚴重問題,那就是糧食危機。

從去年夏天抵達唐林城,林三他們就一直在開發金礦和開墾土地。加上森林裏面數量眾多的獵物,才籌備齊了足夠的過冬食物。

他們只有四千人的時候,糧食當然夠吃,但是一下子多了將近一萬人,糧食就不夠了。

不過這個問題對林三他們是大事,在陳誠看來,卻非常容易解決。

陳誠抵達唐林城以後,因為德高望重,立刻成為了事實上的掌控者。

不論是林三,還是高羊兒,郝雲中,甚至連心高氣傲的唐賽兒,都把所有的大權交到了陳誠的手中。

陳誠一邊讓民壯們在城寨外的凍土上開挖壕溝,加強防禦,一邊安排人手采金,然後又派人跟周邊的巴什基爾人進行交易。

大明對黃金的重視,讓各族都以儲存黃金作為最重要的事情。因為大明跟他們的貿易,往往都是以黃金作為貨幣,除了黃金,其他各種牛羊,皮毛,都相對價值較低。

所以林三手裏只要有黃金,暫時能換取到不少的食物。

而陳誠對金帳汗國地盤上各大勢力的了解,也遠遠不是林三他們能比的。

他很清楚這裏各族的力量大小,如今唐林城能抽調出一支近萬人的騎兵勢力,已經比大部分部落都要強大。

斯拉夫人敢來攻打唐林城,那麽他們那些部落,自然也會成為報復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