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幼軍(第2/4頁)

當然這些只是普通老百姓喝的酒,真正的好酒,還是用五谷雜糧釀出來的最好。

朱瞻基也大力支持這一舉措,並且讓內監為這些酒商提供便利和服務。

六月底的時候,朱瞻基終於確定下來了幼軍提督的新人選,消息一出,讓無數京城的勛貴失望不已。

因為他不是從京城勛貴中挑選的新提督,而是選了他早就青睞的陳懋。

陳懋是大明少數棄文從武的武將,並且功績彪炳。

靖難之時,陳懋就已經做到了中書舍人,後來其父陳亨決定追隨朱棣,他隨父一同投靠了當時還是燕王的朱棣。

陳亨因傷去世,陳懋率領父親的舊部,獨自禦敵於單橋(今河北滄州單橋村)、藁城、西水寨(今河北保定)、東平(今山東泰安)、固鎮、小河(今安徽境內之濉河),屢立戰功,累升至右軍右都督,寧陽伯。

而當時,他才二十一歲,是大明非繼承勛爵而獲封的最年輕將領。

永樂六年,陳懋佩征西將軍印,以總兵官職鎮守寧夏。陳懋到寧夏後,使當地號令一新,他善於撫恤降兵。

而且他雖然年輕,卻行事公允,那些蒙元貴族也格外信任他。

他鎮守寧夏期間,被他招降的蒙元大將多不勝數。

比較出名的就有北元國公阿灘蔔花朵,丞相昝蔔、知院禿赤與其弟司徒、知院伯顏不花王亦兒忽禿、典住哥,平章都連、脫兒赤,司徒禿魯塔失,國公蔔答失裏,同知朵兒只速可,同僉阿束等帥眾,部眾三萬,牛、羊、駝馬十余萬。

永樂七年,蒙元降將都連等叛逃,陳懋率眾於黑山追擒都連,並盡收其所部的人口畜牧。

同年十二月,朱棣加封陳懋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進封寧陽侯,累加俸至三千石。

朱瞻基在北征之時就見過這個年輕的寧陽侯,並且對他的印象很好。

但是當時的寧夏局勢還非常復雜,他也一直鎮守寧夏。朱瞻基不是沒人可用,所以只是把他記在心裏。

如今北境整軍待戰,陳懋於六月進京,原本是想借著押運一批新槍的機會到京城來拜見朱瞻基。

但是朱瞻基卻將他留了下來,讓他擔任了這個無數人羨慕不已職位。

一個鎮守寧夏的總兵官,跟一個天子親軍的提督,雖然是一樣的級別,但是位置的重要性天差地遠。

在朱瞻基的授意下,他一邊積極了解京城各處情況,一邊熟悉部將,為即將歸位的新幼軍安排營寨。

原本的幼軍只有一萬兩千人,分別駐守下馬橋農莊的東部和夾江工業區。

但是現在人多了兩倍,光是營寨就要增加四個。

薛祿在的時候,已經選了幕府山,玄武湖,棲霞山,方山這四處建設新營寨,六處營寨剛好將應天府包圍了起來。

不過一直到了七月,這些營寨才全部建成。

八月初六,朱瞻基到應天府南的牛首山腳下巡視幼軍訓練,親眼目睹應天府的學子多了不少。

如今的百姓,也已經把注意力放在了秋闈這個大明普通百姓鯉魚跳龍門的盛事上。

城裏多了不少學子,這在朱瞻基的意料之中。這還是秋闈舉人試,只有應天府一地學子。

要是到了明年春闈,全大明的舉人都來了應天府,那個時候,學子的數量會更加驚人。

應天府這幾年的變化非常巨大,讓幾年沒有進過應天府的學子都目瞪口呆,有應天府百姓宣傳,幾乎所有人都知道這是朱瞻基的功勞。

所以朱瞻基的馬車所經之處,不管有沒有看見朱瞻基的身影,都能看到不少學子認真地躬身行禮。

大部分時候,朱瞻基都已經習以為常,因為如今的應天府老百姓對他可是崇拜的很,不管他出現在什麽地方,都能遇到老百姓行禮,甚至是跪下磕頭的大禮。

只有少數時候,沒有心事,朱瞻基偶爾也會自我嘚瑟一會兒。不管怎麽說,能得到百姓的真心愛戴,就已經代表了他被社會的認同。

牛首山位於應天府的西南,是大明操兵基地。凡是京衛,一般都是在這裏進行訓練,然後才會被安排到各衛。

朱瞻基的幼軍在去歐洲的時候,留下了大半,只有六千人隨他回來。這六千人是組建新兵的基礎,不能妄動。

上個月的時候,薛祿帶走了新訓練的六千人,其中就有一千是老兵。

老兵大多會擔任伍長,以此帶動新兵,盡快進入狀態。

他這次的幼軍補充總兵力是三萬五千人,其中包括三萬兩千作戰部隊,另有三千後勤裝備部隊。

從春節之後,新軍就陸陸續續進行了培訓,大明也有專門的新兵培訓機構,並且同時隸屬不同的部門。

一方面屬於兵部,由兵部負責補給,訓練器材,供應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