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處罰

四月末的應天府,最轟動的事情莫過於那些勛貴們一個個拉著一車車的金銀去還債。

但是對整個大明來說,轟動最大的不是太孫殿下要債,也不是他要求各轉運司,巡檢司聯合設卡,杜絕大額金銀轉運,而是一場官司。

這場官司從一開始就受到了無數人的關注,甚至很多文官都以為這場官司根本沒有打的必要。

孔家這些年的確占了不少土地,遠遠超過了朝廷允許的範圍,而且隱藏近十萬民戶,也的確可恨。

但是這一切都是有歷史原因的,許多農戶在孔家已經勞作了好幾代,超過一百年。

也就是說,大明還沒有建國,這些農戶就已經在給孔家耕作了。

這樣的時候,不應該以現在的律法來限制他們,應該既往不咎,讓他們重新厘清田地,人口就好了。

但是在孔樂南冒失進言,引得太子吐血病危以後,沒有大臣敢再替孔家說話了。

所有人都看的清楚,太孫就是要徹底整頓孔家遺留的歷史問題。

孔家的問題多嗎?

多不勝數!

他們雖然不曾為惡鄉裏,但是侵占土地,擡升糧價,隱瞞民戶,征用朝廷勞役。

因為家大業大,難免有一些分支幹出了一些仗勢欺人的事,都被一一揭露了出來。

在山東,虞謙率領的宣撫隊伍將孔家的所作所為全部都給揭露了出來,讓山東百姓對孔家由原先的崇拜,一個個恨之入骨。

而他們家族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那就是析產分家的歷史遺留問題。

因為是聖人家族,衍聖公世家,孔家不像普通百姓家庭,超過三個成丁就要分家。

這幾百年來,除了離開曲阜的孔氏族人,大部分留在曲阜的孔氏族人都沒有分家。

光是曲阜一地,主幹家族和分支家族的人數加起來,就超過了四千人,這遠遠超過了如今的皇族人口。

而這些人因為被庇護在孔家的羽翼下,全部不用納稅,這也是朱瞻基一定要拆散孔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漢代的時候,貴族都要納稅,但是在大明,不僅貴族不用納稅,就連考上了舉人,就不用納稅。

大明在後世遇到財政危機,主要就是因為這個問題,真正的有錢人都不用納稅,光憑底層種地的百姓,能收多少稅?

當然,還有一個嚴重的原因是原本大明的內監控制了整個國家的經濟,但是土木堡之後,經濟大權逐漸就被文臣們接管過去了。

內監控制經濟,不管他們貪了多少,皇帝是不缺銀子的。

可是等文臣們控制了經濟,皇帝手裏能控制的金銀就越來越少,錢都被大家族們給賺走了。

所以,朱瞻基的銀行,堅決不會讓文臣們插手,只要皇室控制了軍隊,控制了銀行,文官們就翻不了天。

讓百官驚詫的是,當代孔家家主孔彥縉抵達京城以後,表現的極為低調。

他沒有聯絡各方大臣,也沒有想著為孔家脫罪,對於刑部搜集的各種證據的指控,都認了罪。

而隨後的錦衣衛就大舉出動,將所有有過劣跡的孔氏族人全部抓了起來。

這一抓,就抓了足足兩百人,其中就包括了在孔家威風最甚的孔公卓。

來京城候審的孔彥縉沒有被抓,反倒是留守在曲阜的孔公卓被抓,這也讓人大跌眼鏡。

如今的大明可不是沒有眼鏡,馬家這些年除了生產望遠鏡,顯微鏡的鏡片,眼鏡行業又成為了他們另一個盈利點。

如今的大明不僅有了單鏡片,還有了與後世相差不大的眼鏡,而且除了各種不同功能的鏡片,還有各種黃金,白銀,包括玳瑁的眼鏡框架。

現在許多視力不好的大臣現在都會去馬家挑選一副適合自己的眼鏡,所以在大明的朝堂上,現在看見不少大臣戴著眼鏡,並不是一件稀奇事。

皇宮,東華門內。

咨情司衙門內,孔彥縉這個時候就有些拘束地坐在朱瞻基的對面,今日他的身邊,兩個族老孔諱,孔譯也跟隨在側。

他們是第一次見到朱瞻基,同時也能感受到朱瞻基身上那懾人的霸氣。

“這天下大勢,合久分,分久合,但是唯有家族延綿不絕。孤雖然不是驚才絕艷之輩,卻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麽,想要達到什麽目的。

過去,人人談的是天下,但是孤卻更願意用國家兩個字來取代天下。因為天下太泛義了,雖然一眾腐儒口口聲聲說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但是他們連這個天下有多大都不知道。

孤出海三年,行程也不過是這天下的一半,還有大片的區域無法前往。這天下如此之大,來往一趟就要幾年,朝廷如何能有效管理,統治?

所以,用天下來形容我大明的疆域,是不合適的,因為一些偏遠地區,朝廷根本管不過來。孤要建立的就是國家的概念,將這個天下真正納入有效統治之中。”